公孫瓚聽了這話,臉色微微一變,劉虞一到便罷兵息戰,派人聯絡烏桓諸部,公孫瓚也是這麼考慮地,伍子方也如此說,想來不會有錯了。
伍子方心裡就跟明鏡似地,公孫瓚原來不過是個區區屬國的長吏,短短地一年時間,就升到了秩二千石地騎都尉,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他即使花上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夠如此。如今,公孫瓚升官的心思如火炭一般,巴不得能一直打下去,一聽說要招降烏桓,難怪臉色變了。
這樣的事情,伍子方自然不會說破,公孫瓚也不可能說出來。不過,隨後兩人就發生了分歧。公孫瓚一門心思想升官,抓住張純,一個侯爺是穩穩當當沒跑的。而伍子方的想法卻又不同,大漢地江山已日薄西山,這個侯爺在他眼裡一文不值,他兵也練過了,仗也打完了,繳獲很多,正想保全兵馬,返回青州。劉虞的命令,伍子方是磕睡碰到了枕頭,正合心意。再說,繼續追下去,就要到烏桓人的部族了,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伍子方不想冒風險。
公孫瓚反覆強調,畢其功於一役,繼續追擊以竟金功。伍子方就強調客觀原因,說明危險,又拿劉虞地命令說事。有這樣地分歧在,兩人無論如何也說不攏。說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說到最後,兩人都動了意氣,公孫瓚一掀案子走了。兩人便在石門分兵,各走各的路了。
兩人兵力本就不多,合兵一處也不過四千餘眾,再一分兵,公孫瓚便只剩下三千多兵馬了。而烏桓人大敗特敗,一鬨而散,卻多是騎兵,被漢軍斬首五千,對數萬烏桓騎兵來講損失並不是很大。又臨近了部族,補充方便不說,還要保護自己的家人。此消彼漲之下,公孫瓚這一去,便被丘力居等困在了遼西管子城,一困就是兩百多天。騎兵追擊是不可能帶太多糧草地,先前勝利了繳獲很多,也經不起這麼吃,後來沒辦法了,糧沒了就殺馬吃。戰馬就是騎兵的戰友,而且騎兵下了馬,那就連步兵都不如了,這時候連戰馬都殺吃了,可見公孫瓚的窘迫了。再後來,戰馬也吃光了,只得把弩上的弦,楯上蒙的牛皮,都剝下來煮吃了。弩循那是攻守的利器,公孫瓚這是把武器都給吃了”
公孫瓚困難到這種地步,可想而知,在管子城裡,他會如何詛咒伍子方和劉虞。最後,還是烏桓撤軍退到北邊的柳城,才算保留了公孫瓚一備小命。烏桓以大軍圍城,糧草消耗也是極多,少數民族的食物是以肉類為主,基本沒多少糧食儲備,況且,大軍圍城的消耗可比公孫瓚多許多倍,春夏正是放牧的好時候。烏桓人總不能為了困死公孫瓚,把自己也困死了。然而,公孫瓚此刻連武器都吃了,還能有什麼,只好全軍分散各自逃命去了。
公孫瓚這一回子是吃了大虧,率領的人馬大半死在返回的路上。死於征戰的反而不多。能夠平安返回的,只有一千多人。
伍子方卻帶著人馬。以及繳獲地大批戰利品,得意洋洋的回到了薊縣。大軍行進有很多麻煩事。與普通人趕路不同,等伍子方回到薊縣,劉虞已經透過信使往來,與烏桓人談地差不多了。為了表示誠意,劉虞就遣散了屯兵。其實這就是一個友好姿態,當初能組建。需要時自然還能組建。但組建也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做到的,劉虞遣散屯兵,就是表明自己無意進攻。無意報復了。
從當時地情況來看。劉虞的做法是對的。大漢國幾處作戰,現在是無力支援與烏桓人的長鬍戰爭。張純張舉既然逃出了塞外,遁入鮮卑中。也沒必要與烏桓人死戰。所以,這個啞巴虧也只好吃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等到大漢國興旺了,早晚有討回來的那天。但是,公孫瓚就倒黴了,等他被困管子城的訊息傳列薊縣,劉虞已經遣散了屯兵。幽州地漢軍防守有餘,進攻不足,根本不可能去救公孫瓚,一旦這些兵馬出了意外,那幽州的局勢就無法收拾了。
張純後來被他門下客王政刺死,梟首送虞,邱力居等大戰經年,也需要休養生息,也遣使請降,幽州算是平定了。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大耳朵劉備這個人。在歷史上,劉備本是跟隨青州從事鄒靖討張純地,行軍路上遇到襲擊受傷。這時候,鬱靖換成了伍子方,張涵又準備了大批強駑,結車為陣,兵力比鄒靖強多了,在路上地傷亡很少。但是,劉備就是那個側霎的孩子,他不光受傷,還傷的很重。好在劉備遇敵奮勇當先,有張飛關羽在,也立下了些許功勞。加之,在盧植處讀書的時候,劉備與公孫瓚交情不錯,以兄弟相稱。伍子方給盧植面子,也給公孫瓚面子,便誇大其詞,給他也報了些兒軍功,得除安喜尉。
說劉備倒黴一點不假,提著腦袋換回來的烏紗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