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1 / 4)

要的功課以外,全身心傾注在讀書之中,廣泛涉獵古今中外文學名著。“五四”以後,我國反封建、爭自由民主的小說、歐洲和日本十八、十九世紀的宣揚個性解放的文學作品深深吸引了她。她渴望新生活,渴望精神食糧。郭沫若的小說《落葉》是她讀的第一本新小說。最初讀的是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朱自清、冰心、廬隱的作品。接著是魯迅、茅盾、丁玲、蔣光慈、蕭軍、蕭紅及日本的廚川白村、小林多喜二、芥川龍之介等人的作品。楊沫愛上了文學,從小學到中學,作文成績一直很好。

1931年春,父親破產,逃亡不知去向,這個家庭瓦解了。母親把十六歲的楊沫叫回家,強迫她嫁給一個國民黨軍官。楊沫正讀初中三年級,對社會已有了自己的看法,對包辦婚姻,她毅然反抗,又跑回西山的學校。女兒的行為激怒了母親,她斷絕了對楊沫的一切供給。

現實的黑暗、冷酷,刺痛了楊沫這個十七歲的少女的心,沉重的打擊使這個不能自立的中學生“變得像老人似的憂鬱、沉默、感到人生是那麼可怕……”渴望與絕望在楊沫心中不斷地鬥爭。

幾個同學向楊沫伸出友愛的手,幫助她交了兩三個月的飯費,勉強維持到暑假。暑假裡,母親威逼加緊,動不動罵女兒不孝,不聽話。忍無可忍的楊沫在一個夜晚從家裡逃出來,住在同學那裡,但找不到工作,無奈又跑到北戴河,投奔在那裡教書的兄嫂。“可是,兄嫂見我這麼狼狽,怕我增加他們的經濟負擔,對我的態度忽然變了。這樣一來,生活給我的刺激更大了!於是,我整日徘徊在北戴河的海邊,海成了我唯一親密的朋友。我對著大海哭泣,我對著大海呼喊:天地如此之大,難道我不向惡勢力屈服,不去當有錢人的玩物,就只有死路一條麼?……這時,死亡在向我招手——有多少次,我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仰望著天上的白雲,凝視著美麗的晚霞,遙望天水交接的遠方,流著眼淚,多麼想縱身跳進大海……”(《青春是美好的》)看了這段回憶,我們會自然感到《青春之歌》的準備好像從這時已經開始,或者開始得更早。

但是,生活也在給楊沫以希望。她眷戀美麗的大自然,憧憬青春的活力月p些優秀的書籍,不斷激勵她追求個性解放,爭取民主自由,她不曾就這樣結束生命。不久,靠一個同學的幫助,她終於在河北省香河縣縣立小學謀到一個教書的位置。

兩三個月後,母親患子宮癌病危,楊沫回到北京,帶著兩個年幼的妹妹守護垂危的病人。不久,母親去世,哥哥不肯回來,大妹奔了東北長春,小妹楊成芸只有十一歲,投考聯華電影公司,開始獨自謀生,這個本來就不像個家的家完全解體了。

在河北香河教書時,楊沫結識了北京大學一位國文系的學生玄。1932年她與玄相愛同居,住在北京沙灘一帶一個小公寓裡,靠玄家裡寄來的少許錢維持生活。波折的生活經歷,進步的中外書籍,不斷給楊沫注入自尊、自強的新鮮血液。她不甘於平庸、瑣碎的小家庭生活,不甘於為穿衣吃飯而活著,由此精神經常陷入空虛和苦悶之中。

1933年,一個偶然的機遇,成了楊沫苦悶生活的轉折,她終於把眼界從小家庭放進了大世界。

春節除夕夜晚,楊沫來到當了演員的小妹白楊的公寓。那裡聚集著十幾位東北流亡青年。他們都是大學生,共產黨外圍組織“劇聯”成員,也有共產黨員。楊沫與這麼多的愛國青年相聚一堂,她的心第一次受到震動。“聽到他們對於國內國際大事的精闢分析,使我這個正在尋求真理,徘徊歧途的青年猛醒過來——啊,人生並不都是黑暗的,生活並不都是死水一潭!原來,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拯救危亡的祖國,為了一個美好的社會的誕生正在浴血奮戰!”(《青春是美好的》)那除夕之夜是楊沫生活道路上新的里程碑。這裡程碑式的一幕,在《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中藝術地再現了出來。

楊沫認識了宋之的等共產黨員和革命青年。他們宣傳抗日,痛斥國民黨的不抵抗主義,向她介紹馬列主義書籍。楊沫讀的第一本理論書是《怎樣研究新興社會科學》,還讀了高爾基的《母親》等小說。她空虛的心靈逐漸充實起來,成長為有抱負、有理想的女孩子。她再也不能忍受小家庭的束縛,渴望到廣闊天地裡飛翔。可是玄是個“鑽在故紙堆裡的個人主義者,他想的只是個人怎麼成名成家。”在小家庭裡,共產主義的崇拜者和胡適的崇拜者鬧起了矛盾。楊沫為了擺脫束縛,四處奔波尋找工作。從1931年到1936年,她當過三次小學教員,當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她桀騖不馴,不會阿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