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大雁是自由的,可如果它遇到天敵怎麼辦?你認為它打得過老鷹嗎?”
他搖搖頭,似有所悟,“是啊,這個我怎麼沒想到?過於自由難免會受傷。”
“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排成人字形,融於集體,這是不是規矩?!”
他恍然大悟:“原來,守規矩是為了保護自己,不是為了應付別人。這下我懂了,既能滿足自由,又可以保護自己,哈哈,我明白了!”
自由和規矩只是兩個看起來相反的概念,但其實它們都是人為的,都是一種經驗,而不是本能。在本能狀態中,孩子是自由的,然而他/她都在以父母的行為和情緒為標準來學習規矩,特別是當父母與孩子產生互動時,那是孩子感受自由和規矩之間關係的最佳方式。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要有禮貌,這本身是教孩子規矩,可如果父母在待人接物時表現出瞧不起別人,或抱怨環境,甚至對自己的父母不敬時,孩子便會記住:“原來做人要心口不一,自由和規矩之間是這種應付和欺騙的關係……”
又比如孩子在做遊戲或玩玩具的時候,那時候的他/她是自由的,而此時家長若不假思索地強迫他/她終止手上的玩具或遊戲,而去做大人要求的事,孩子雖然會執行,卻在這種無奈下形成“自由與規矩是截然相反的,要規矩就會失去自由”的決斷。那麼,這個孩子就有可能形成上述兩則個案中年輕人的心理後果。
嚮往自由是人的本性,這是一種天然的能量,嚴格地說,它是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就像水的流動本性一樣。然而如果一味地堵塞它,逼著它改道,那麼,水是沒有辦法自行改道的,它只能越積越多——隨著時間的推移,水量會越來越大,水位也越來越高,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