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可不怎麼好說。萬一談著談著靈感來了呢?
“來了,現在開始,正式答題。首創紀傳體的歷史著作是?求書名,作者,以及年代。”
“首創紀傳體的歷史著作?應該是史記。作者司馬遷,成書年代約於漢武帝太初元年至徵和二年間,也就是公元前104-公元前91年。”林天昊回答道。
“好吧,你答對了。第二題問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是誰。”
“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順道再告訴唐宋八大家韓、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用你顯擺啊?我不知道嗎?現在繼續答題。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韻書是什麼,年代,作者。”
“最早的韻書,應該是三國時期魏人李登編的《聲類》。可惜現在失傳了。繼續。”
“哼!繼續就繼續,我就不信了,還整不過個你了。”趙若瑄嬌哼一聲說道。
“江淹的什麼著作是南朝抒情小賦中的名作,兩部。”
“是《別賦》和《恨賦》。”
《別賦》的藝術成就很高,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賦。齊梁之際,賦擺脫傳統板滯凝重的形式向抒情言志的小賦發展過渡,並用以描寫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感受。本篇利用賦在鋪述和摹寫方面的傳統特長,便以濃郁的抒情筆調,以環境烘托、情緒渲染、心理刻畫等藝術方法,透過對戍人、富豪、俠客、遊宦、道士、情人別離的描寫,生動具體地反映出齊梁時代社會動亂的側影。作者很善於摹繪景物,並以此來表現人的複雜心理和豐富感情,構成情景交融、清新含蓄的特色。他寫行子出門“舟凝滯於水濱,車逶遲于山側,棹容與而詎前,馬寒鳴而不息”全是景物,又全是人物當時行止兩難的微妙心理的形象再現。同時寫景抒情,因為人的型別、身份不同,作者下筆也各有側重。他以對家鄉秀麗春色的著力渲染,突出了戍人感情上的“不忍”;又以雁飛露下的蕭瑟秋景,烘托出遊宦離鄉時的心境的悲蒼悽清;對於少婦思夫,作者則從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感受入手,細膩地表現了她的情思纏綿。
作品描寫的這些離別情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動亂年代的縮影。儘管它抒寫的是人的傷感情緒,在今天看來不盡可取,但它畢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人民怨恨離別的普遍心情,同時又曲折地表現了他們對安寧、幸福生活的嚮往。這就是這篇作品千百年來,不但在藝術上受到讚賞,而且在思想上也能引起人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別賦》曾被人們譽為“千秋絕調”,它之所以動人,還與作者早年的經歷有關。江淹原是北方人,長期留仕南方,不無深切的思鄉之情。他的這種情況,與《別賦》中的遊宦去國很相似。前人還對那段文字曾記下這樣的評語:“摹想尊酒泣別情狀,百般嗚咽,歷歷如繪。”可知其中不乏作者自己的親身感受。
在結構方面,《別賦》也很有特色。它以“黯然**者,唯別而已矣”兩語籠罩全文,起勢陡然,定一篇之基調;接著分層鋪寫,如水注壑。中以“故別雖一緒,事乃萬族”鋪陳各種別離之情狀寫特定人物同中有異的別離之情;末以設問作結,“別方不定,別理千名”, 以一種打破時空的方法回應篇首,融貫諸留,言盡而意不盡。在以悲為美的藝術境界中,概括出人類別離的共有感情。至於其語言華麗而不輕靡,駢儷而不呆滯,也多為古今人們的稱道。
江淹是歷史上南朝時期的著名文學家,《恨賦》是他最為膾炙人口的名作。《恨賦》主要寫的是人生命短暫、飲恨而終的感慨;賦作透過各種不同的藝術形象來表達心願不能實現的現實性以及對此至死不悟的悲哀。在寫作手法上,江淹運用其高超的概括能力,透過列舉多個不同型別的歷史人物來進行典型性概括,其目的是要透過典型表現一般。雖然賦作中列舉的各個人物的苦衷各不相同,但最終卻還是透過他們表達出了一種人們的普遍情感,這也是人們讚頌這篇文章最重要的地方。
《恨賦》讓人頗有愁悶難抒之感。這篇文章層次清楚,條理明晰,文辭雋麗,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形成了一種慷慨悲涼的氣氛,具有濃厚的抒**彩及藝術感染力,所以長久以來,為人們所傳誦不止。但是雖然如此,讀者也應該看到,《恨賦》全篇充滿消極情緒,甚至頗有些萬念俱灰的感覺,所以並不可取,應該加以批判。江淹這個人,透過讀他的作品,以及從史書上讀他的傳記,他不僅具有優秀的政治智慧,也具有出眾的文學才華。然而在文學上幫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卻是《恨賦》、《別賦》這樣具有悲憤蒼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