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者必須為這些非實用的符號性功能支付大量的額外費用。雖然這些物品的質量、效能通常要高於普通物品,但就其實際的功能而言,遠遠不值得為此支付數倍、數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的價格。也就是說,高檔物品的價效比要遠遠低於低檔物品。這正是所有奢侈品的重要特性。奢侈品(Luxury)在國際上被定義為“一種超出人們生存與發展需要範圍的,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又稱為非生活必需品。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團LVMH總裁阿爾諾剛上任時,就把公司的業務定位為“生產銷售沒人需要的產品”。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適度與“正當性”(1)
在現實生活中,儘管大多數人對高消費充滿嚮往並身體力行,但在口頭上卻沒有對它說什麼好話。為什麼呢?因為以上這些原則與做法,違背了人類頭腦中其他幾種重要價值觀——理性(規避風險)、本分(不逾越自己的身份)、節約(珍惜資源)、平等(尊重他人)。具體來說,可歸結為以下三點:
一,消費的“昂貴”與“高檔品牌”原則增加了個人的經濟負擔,破壞了人們謹慎穩妥、量入為出的生存理性,有可能給個人和社會都增加不安定因素;同時,一部分人“裝大款”式的超前消費,破壞了人們頭腦中潛在的消費等級觀念,是一種嚴重的僭越行為。
二,“不實用性”中必然包含的浪費,破壞了大多數人在長期的匱乏生活中形成的節儉、珍惜財富的生活觀。儘管被浪費的物品屬於你個人的財產,但人們傾向於認為,任何財富都是社會財富,你只有消費權而沒有浪費權。如果你有多餘的,為什麼不用來幫助其他人呢?
三,按照“公開性”與“可識別性”原則,將自己財富上的優勢赤裸裸地展示在他人面前,無異於公然挑戰他人的自尊心,違背了人們內心中對平等的慾望。
雖然奢侈、炫耀是每個人內心中近乎本能的渴望,但理性、本分、節約、平等是人們在長期生活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價值觀。這兩類相互矛盾的念頭同時存在於人們的頭腦中,相互糾纏,或明或暗地展開對抗。雖然前者更加內在、持久,深入人的骨髓,但後者更加堂而皇之、義正詞嚴。在桌面上,後者顯得人多勢眾、力量更強,佔據著道德的優勢。
為了使高消費行為免於受到後一類觀點的強烈批評,進而引發道德責難,把握一定的尺度、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有必要的:
1. 不要入不敷出。如果消費支出大大超出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以至於債臺高築難以為繼,註定將受到鄙視和嘲笑。現如今人們對按揭方式的超前消費已能夠接受,但如果不能按期償還,也將受到人們的抨擊;
2. 不要大肆浪費。雖然浪費難以完全避免,但如果太過明顯、太過顯眼,以至於很多東西未派上用場就被廢棄,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容忍的;
3. 不要招搖過市。在與你大致相同的階層面前,高消費是安全的。但如果展示在公眾(特別是低收入人群)面前,又過於張揚、外露,勢必讓別人眼見心煩,引起嫉恨。
這三個“不要”,類似於埋在高消費面前的三條“紅線”。不過,要精確地把握好這些分寸是很難的。而且,這樣做勢必降低高消費的炫耀效果,這是很多希望以高消費行為來快速提升自身形象的攀爬者所不甘心的。所以,人們要為高消費的奢侈、浪費、招搖尋找各種正當的、合法的理由——也就是掩蓋其本來動機的藉口。
藉口之一是,強調它或多或少存在的實際功能。實用是購買物品的最正當理由。以名貴手錶和手袋為例,這是兩樣具有永久合法性的擺譜道具,原因就在於,人們可以說這是為了計時和貯存物品之需。儘管這種藉口顯得不夠充分——在電腦、手機、汽車等裝置上,在家庭的每一個房間和會議室裡,時間顯示器幾乎無處不在,很多人不戴手錶也沒覺得有什麼不便;手袋裡裝的東西其實並非必要,並不是所有時候都必須帶一個手袋在身邊——但誰會跟你認真計較這種道理呢?只要它們多少具有一點實用性,哪怕是象徵性的,男人和女人就可以師出有名、極盡奢侈地將這些物什放在身邊顯擺,而不必讓它們像首飾一樣“退居二線”。
藉口之二是,強調它的質量或者文化因素。好的質量與文化都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目標,具有強大正當性,多花一點錢算什麼呢?只要有任何人指責購買奢侈品是一種浪費,使用者都可以抬出質量與文化作為擋箭牌,而不會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匿名調查例外)。代表性的例子是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