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況與內心想法。從事“獵頭”工作的人事經理,在確定候選目標之後常常要先和候選人在電話裡交談幾分鐘,從對方說話的語調裡,就能大致感受到他的能力與性格特徵。
從說話的基本姿態上,強勢人物大都表現出自信、堅定、不含糊、“口氣大”的特點。1993年初,馮侖專程到深圳拜訪王石。王石在他的書中回憶了他們的最初會面:“學者型的馮侖,談起話來洋洋灑灑饒有風趣:‘早就聽說深圳有幾個年輕人搗鼓股份制籌集資金,提出規範化,影響很正面,做得聰明,特來學習交流。我介紹一下萬通的情況:幾個秀才下海成立萬通,賺了錢,但秀才賺錢不為財,為理想,將來還要報效社會;第二層意思:目前賺錢機會很好,企業要像酵母菌一樣膨脹擴張;第三層意思:同萬科合作發展業務。’”紓紞矠
馮侖的這番表述,帶著明顯的機關味道,還有一股子居高臨下的架勢。在中國推行市場經濟的最初年代,“下海”者大都從體制內出來,這樣的表達方式與大腹便便的肚子一樣,都顯示出談話者“高貴”出身(而非“泥腿子洗腳上岸”式的草根階層),屬於有來頭的,因而在當時也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在技術層面,強勢者說話具有這樣一些共同特徵:
1. 共產黨語速偏慢,從容不迫,體現沉著、穩重和坦然。除非年輕的領導人為了顯示朝氣和活力,速度可以稍快一點之外,大部分時候,成功人士都願意採用和緩的速度談話,越是在危機關頭,越是如此。這是一種“舉重若輕、處變不驚”的境界。
2. 聲音洪亮有力,但音調低沉而渾厚,以顯示自己無可置疑的權力與威嚴。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美國《進化和人類行為》雜誌2006年7月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男人的聲音越低,其他男人就會認為他的體格優勢越大,而女性更喜歡聲音低的男性;當男人面對弱者時,他們會降低音調,但碰到強者時,他們會提高音調。這次研究的負責人匹茲堡大學的戴維·帕茨說,男人無意中會提高自己的音調以表示對比自己更強者的順從或尊重,但有時也會有意減低音調以掩飾自己的心虛。
深沉、渾厚、富有磁性的聲音,讓人感覺到對方的沉穩、權威、可信;而高頻率的、尖利的聲音,讓人感到緊張和擔心。領導人物大都有著渾厚的音質。這種寬厚、低沉的聲音並不單純依靠喉嚨發音,還需要腹腔的支援。人們透過腹腔發聲的練習,可以很大地改變原有的音質。事實上,有意識進行這種訓練的政界和商界人士不乏其人。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在進入政壇之初,聲音尖悅刺耳,影響了人們對她的喜愛度。她在音質專家的培訓下練習腹腔發聲,改變了原有的尖細音質。
3. 使用主流性的語言、詞彙及口音,以體現自己的高貴出身和豐富學識。上世紀###十年代,香港與廣東的經濟影響力遍佈全國,廣東話一度成為通行的交際語言。如果能夠說一口正宗的廣東話,哪怕是拖腔拖調的廣東普遍話,也是一種有錢、有來頭的標誌,能夠讓聽者產生恰當的聯想。進入21世紀後,由於與西方的接觸日益密切,國人的眼界漸高,英語成為國際化的標誌,學界與商界都以能流利地講述英語為榮耀,不會講英語的就是“土鱉”。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即使與會者全部或絕大部分是中國人,演講者也常常有板有眼地用英語發言,或者在電腦演示文件使用英語。而在日常交談中,夾雜英語詞彙幾乎是一種時尚,夾雜的英語詞彙越多,表示你“洋化”的成分越高。最典型的是,有的在中國出生的人居然會說,不清楚某個英語單詞在漢語中怎麼表述。
語氣腔調(2)
“請”、“您”、“謝謝”這些敬詞,是文明社會里被人們使用最多的詞彙之一。但當它從上層人士的口中彬彬有禮地、一遍一遍地出現的時候——比如“請把大衣拿給我”、“請您到這邊來”、“謝謝您的意見”……又何嘗不是在表明自己的尊貴與身份呢?
大量地使用專業術語、行話、新詞,也是一種身份的表白。來自香港的房地產商人王士誠在與客戶會談的時候,總是固執地按照香港的叫法,稱呼規劃圖為“墨線圖”。這其實是在不斷重申自己的港人身份。其他類似的專用詞語不勝列舉,比如不說“膠片”而非要說“菲林”,不說“麻省理工學院”而說“MIT”,不說“多數決定”而說“多數決”,“學”字不念“學”而念成“淆”……哪怕是用日常口語就能表達清楚的話,專家、高手們也要儘可能使用專業術語,以確保行外人或者入行不久的新人聽不懂。不如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