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一系列能夠有效識別對方身份、地位的符號——我們稱之為個人身份識別系統。比如哪些是有錢人的證明,哪些是權勢者的標誌。人們無時無刻不在仔細地打量著你——當你第一次出現時,當你開口說話時,當你拿出錢包時……你的經濟實力就顯示出來了。一個人的經濟實力,普通白領與金領、小企業主與財富世家就具有若干不同的特徵與細微的差別。透過這套識別系統,人們大致能夠判斷出,“這傢伙”是個什麼樣的人。有的判斷非常準確,有的則存在偏差,視接受到的訊號的內容特點與強弱程度而定。
和交際語言一樣,這套身份識別系統是約定俗成的,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和主流觀念的變遷,這套識別系統過一些時間就會發生一些變化。不過,在每一個時期,總是存在著群體普遍認同的標準。這些標準一旦形成,就具有較大的鋼性,每個人只能依照大家共同認可的這套識別系統,選擇相應的手段去傳遞自己希望傳遞的身份資訊。
1993年,身為北京市計委副主任的劉曉光,穿著鄉鎮企業生產的紅葉牌西裝到香港出差,聽見有人叫他“表叔”,心裡很不是滋味。他當即花了大價錢買了一套新西裝,連鞋子也換了。不過他很快發現路人的目光又移到了他的領帶、襯衣和襪子上。“當時覺得很尷尬,很難堪”,劉曉光說。今天,劉曉光無論從服飾還是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