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則無異於找到了一個邁向成功的加速器;對成功者來說,擺譜是鞏固和維護身價不可缺少的護身符,他們小心地管理著自己的身份和名聲,並盡力使之保值、升值。
我們很難確切地說清楚,是越有身價的人越善於擺譜,還是越善於擺譜的人越顯得有身價。可以確定的是,擺譜是他們制勝的法寶。
不得已的選擇(1)
有些時候,擺譜也是一種被動的、不得已的選擇,出於人們對得不到尊重、身價降低的恐懼。
幾年前,一位影視評論家曾記敘過一次他採訪某位演員的經歷:一個炎熱的夏天,這位已小有成就的演員蹬著腳踏車,穿越半個北京城來到他的住處,就為接受他的一次訪問。面對眼前揮汗如雨的演員,他實在有些感動,但又不禁問自己,這是一個有實力的藝人嗎?怎樣才能在文字中為他增點明星光彩?
懷疑是人們面對一個“有身份”人物的第一反應。他真是這樣一個人嗎?是不是真的成功了?是不是已經不行了?人們需要透過某些具體的資訊得到驗證,讓自己“眼見為實”。如果這種懷疑得不到消除,人們將會傾向於看低他。眾人爍金,多數人的懷疑是具有殺傷力的。上面所說的這個演員,的確如那位評論家所懷疑的一樣,幾年過去始終沒有紅火起來。
生於香港的鄧智仁先生曾在中國房地產界有“營銷教父”之稱。但在2005年上海的幾次專業論壇上,人們發現“教父”與一堆中層經理們一起坐而論道,“教父”的神秘感、崇高感消失殆盡。不少同行和記者由此產生疑問:他現在是不是過得很慘,急著找業務?
為了消除外界的懷疑,堅定合作者乃至下屬的信心,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和企業主管不得不經常地向外界擺擺譜。比如,生意人要經常地在高爾夫球場露露臉,請業務夥伴到高檔酒店吃燕窩魚翅,請記者和官員到歌廳唱卡拉OK,出國度假的資訊也要想辦法告知眾人。這些消費並不一定是他們真正需要的,但如果長時間沒有這類舉動,就會傳出一些不利的“流言”:他的生意進展不順,或是已經在這個“冬天”凍死了。政府與企業的高層管理者如果長時間不公開講話,態度過於低調、謹慎,內部和外部就會有人懷疑,他是不是職位不保、面臨調整?大牌明星都喜歡講排場,對衣食住行、待遇安排非常挑剔,如果他(她)突然降低要求,圈子內就會有人猜測,他(她)是不是接單不理想、底氣不足了?
當個人的處境、身份發生變化,需要讓鄰里故舊重新認識你的時候,擺譜的行為就具有了特別的意義。有了錢的人通常選擇奢侈性消費,買賓士、住豪宅、戴名錶,呼朋喚友,大宴賓客;新上位的藝人則開始拒絕一些低層次的邀請,並將事務性工作轉給助手打理。這些舉動向外界傳遞出明確的訊號,他(她)現在確實不一樣了!
“有身份”的人遇到的第二個恐懼,就是被人忽視,身價打折。如果你自己不把自己當回事,不敢自己給自己定身價,別人將傾向於隨便對待你,甚至裝著不瞭解你的身價。
王石在他的回憶錄《道路與夢想》中講過一個故事:
1996年,馮侖打電話給王石,說有點事想找他諮詢。王石主動從深圳飛到北京。兩個人在京城企業傢俱樂部見了面。
馮侖說:“萬通買了低壓開關裝置廠的土地,策劃建包括高檔寫字樓、大型商場、公寓住宅的綜合高階商務區,想聽聽你的建議。”說完,嘩啦嘩啦將規劃圖紙在桌面上攤開,上面規劃了十幾棟高層專案。
王石沉思了一會兒,謹慎地吐出三句話:“大——大——太大了!”
馮侖告訴他,萬通正在同日本三井不動產談合作開發,“韓國三星還在後面等著呢”。
“噢,那就另當別論了。”
沒過幾個月,馮侖告訴王石,鑑於中國內地房地產的形勢,外國財團放慢了談判節奏,“實際上,專案擱置在那,賺的錢都壓在土地上了。當時聽你的意見就不會這麼被動了”。
王石一本正經地說:“你知道你為什麼沒有聽我的意見嗎?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不珍惜。以後再諮詢類似的問題,我得先收100萬,一個月之後才回答,當然會有一本厚厚的分析圖表作依據,告訴你,那個專案太大了,市場前景也不明朗,得放棄了,這樣你就會重視啦。”
不得已的選擇(2)
不少剛剛在單位內獲得提升的人會有一種感受:原來平級的同事對他的新身份表現得滿不在乎,甚至不服氣。這確實是一大考驗。怎麼辦?不擺譜是不行的。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