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新聞閱讀率,高於美國71%和韓國的網路新聞閱讀率,更加說明我國民眾對於網路新聞傳播方式的依賴。

此外,根據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最新公佈的第5次國民閱讀調查,網路閱讀率以首次超過了的圖書閱讀率。對於網路的依賴,正在改變整個社會的閱讀習慣和方式。

調查顯示,網路閱讀率比2005年增長了,而圖書閱讀率則比2005年下降了14%。在資訊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閱讀品位正在發生重大改變,數字化閱讀已經與傳統的閱讀方式“並駕齊驅”,甚至有蓋過書本閱讀的趨勢。

正值20…30歲的80後群體正是這個社會的頂樑柱,也是未來社會發展最大的潛力群體。成長在富裕年代的80後不僅擁有和父輩不同的生活觀念和習慣。其中,閱讀和傳播資訊方式的改變,正是在他們看來已經落後的紙質媒體的致命傷。、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逐漸拉大,社會分層的“碎片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所謂“碎片化”歸根結底,正是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體現,人們不再單一地思考問題,更加註重自己的需求和愛好,由此也帶來了消費觀念的眾多“碎片”。

中國網民的主體仍舊是30歲及以下的年輕群體,這一網民群體佔到中國網民的,超過網民總數的2/3。由於他們自己的工作收入和娛樂的關心,遠遠大於對於時政的關心,所以在報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有些報紙卻能得到良好的銷售業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申江服務導報》和《上海壹周》等時尚類週刊。而中國網際網路應用的呈現出與年輕網民特徵較為相符、仍以娛樂為主的特點。

此外,讀者購買新聞的成本與其提供的資訊量不成比例也成為讀者不願意購買報紙的最大原因。在上海某本地報社工作的陳同學每天上班第一項工作便是要瀏覽十份以上的報紙。然而,抽去廣告和一些帶有軟廣告性質的副刊,往往厚厚一疊報紙已經所剩無幾。而真正對於每天新聞時事的報道,只佔到報紙的三分之一以下。陳同學說,她50多歲的母親常常抱怨說從前一份《某某晚報》可以讀一個小時,而現在隨手翻翻五分鐘就看完了,“實在沒有什麼可看的。”

如今,中老年人是仍舊堅持在看報讀報“第一戰線”的大部分人群。但是近兩年來報紙價效比的直線下降導致人們購買報紙熱情大大減少。就連中老年人都已經覺得索然無味,可見報紙的資訊量更加不能滿足快節奏年輕人的要求了。

第二大原因

報社的主體經營模式還停留在19世紀

《三國演義》裡面講了關公的故事,用他來比喻報業最合適。

關公以前建立過赫赫戰功,捉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殺六將,但是,在三國鼎立之後,驕傲自大的他還停留在一個非常膨脹的世界裡面,沒有與時代共進步,最後,被一個無名的江東後起之秀陸遜擊敗,狼狽逃到“麥城”,身首異處。

傳統報業也是如關公一樣,建立過輝煌的業績,達到過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現在也是處在一個龐大的、膨脹的世界裡面,但是,究其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很多還停留在19世紀,未來新媒體格局出現,像陸遜一樣的後起之秀最終要戰勝傳統報紙,筆者認為,報紙如果再不變革,就是關公的“麥城”在等在前面。

未來,報紙會象關公一樣僅僅被供在神壇上嗎?

原始作坊式經營限制紙媒的發展

過去的十多年,報紙、電視、廣播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傳媒傳播結構。依靠文字傳播的報紙,影象傳播的電視和聲音傳播的廣播各自擁有者自己不可撼動的優勢。在多年以前,人們孜孜不倦地討論其中看似最弱的報紙是否會在聲音和影象面前敗下陣來的時候,報業以其堅實的讀者群,仍然保持著旺盛的發展勢頭。

但是,網路出現了。

紙媒原始作坊式的工藝和流程仍然可以見到手工業作坊工業化的痕跡,而在這個網路時代,這樣的經營方式已經嚴重限制了報紙的發展。

報紙的生產大致要分為採訪編輯、稽核排版、印刷分發三大部分。藉助資訊科技的發展,電腦排版和電子檔案傳輸到印刷廠已經大大改善了報紙的製作流程,然而,能在24小時內進行一次迴圈可以說已經到達了一種極限。

然而即便如此,當一條新聞到讀者手中,價值已經隨著時間而一分一分流失殆盡了。

紙張成本和環保問題同樣限制紙媒的發展

網路除了擁有報紙所能擁有的唯一武器——文字新聞的深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