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根據曹植的《洛神賦》畫的,曹植的《洛神賦》原名就是《感甄賦》。文中曹植這樣描述甄妃的美貌:“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容耀秋菊,華茂春松,若輕雲之蔽月,似流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望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面輔承權,環姿豔逸,儀靜體閒,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從抽象到具體,從神韻、風儀、情態、姿貌,到明眸、朱唇、細腰、滑膚,描繪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睹其形。
此外曹植還寫下面的詞句描繪甄妃的動態美:“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坐。轉盼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靜態的美加上動態的美,怎不使人意亂情迷呢?
還有在形容甄妃服飾美方面曹植寫道:“披羅衣之璀燦,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手飾,綴明珠以耀軀。”
總之,曹植借飄忽的夢境,活生生把他夢中情人幻化出來,一點痴念,萬縷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學作品。那麼曹植對甄妃的這種刻骨銘心的愛戀是怎樣產生的呢?與其說曹植魂牽夢索甄妃,不如說甄妃魂牽夢索曹植。
據《文昭甄皇后傳載》:甄氏乃中山無極人,上蔡令甄逸之女。生於光和五年十二月了酉日。其母張氏常夢見一仙人,手執玉如意,立於其側;臨產之時,只見仙人入房,玉衣蓋體,遂生甄氏。甄氏三歲喪父。曾有相士劉良看了她的相之後說:“此女之貴,乃不可言。”甄氏自小至大,並不好戲弄。八歲時,門外有立騎馬戲看,家中人及諸姐都上閣觀之,甄氏獨不行。姐姐覺得奇怪,問她:“門外走馬為戲,老幼競觀,汝獨不觀,何也?”甄氏回答:“豈女子之所觀耶?”年九歲,常讀書寫字,借諸兄筆硯使用。兄說:“汝當習女工,何用讀書寫字。欲作女博士耶?”甄氏回答:“古之賢者,未有不學前世成敗,以為己試。不知書,何由見之?”後來天下兵亂,加上饑饉,百姓皆賣金銀珠玉寶物。那時甄氏家鉅富,盡收買藏之。甄氏就對她母親說:“今世亂,何多買寶物?此取禍亂之端也。匹夫無罪,懷壁其罪。又兼左右皆飢乏,不如以谷賑給親族鄰里,廣為恩惠也。”舉家皆稱其賢。十四歲時,二哥死去,甄妃悲哀過制。甄氏事嫂極盡其勞,撫養兄子,慈愛篤甚。“
建安年間,她嫁給袁紹的兒子袁熙。可以想像的是當時的甄逸女在袁家作媳婦時,生活過得並不快樂,袁熙似乎不太懂得憐香惜玉“因此她才有閨怨一類的作品傳揚出來。《古詩源》中收錄了她所作的《塘上行》詩,工力絕不稍遜於建安七子的水平。詩是這樣的:浦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果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眾品鑠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想見君顏色,感結傷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莫以賢豪故,捐棄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捐棄蔥與薤;莫以麻枲賤,捐棄菅與蒯;出亦復愁苦,人亦更苦愁。邊地多悲風,樹木何蓊蓊;從軍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這首詩有濃烈的悒鬱及愁苦,代表著女性多愁善感的心靈狀態,也說明她作為袁家媳婦時期的不滿情緒,以及尋求突破的“叛逆”心理。
東漢獻帝七年,擁有冀、並、幽、青四州而在官渡之戰中被曹操打得慘敗的袁紹病死。曹操乘機出兵,身為幽州刺史的袁熙帶著殘兵敗將逃往遼西,大約根本就不想攜帶甄逸女一同出逃;或者甄逸女寧願留下等待不可知的命運,而不願隨夫逃出危城。甄逸女成了曹軍的俘虜,成為曹丕的妻子。
當甄逸女以戰俘身份,接觸到蓋世梟雄曹操虎視耽耽的目光時,內心迅即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悸動與震撼;而比她少五歲的大男生曹丕對她流露出傾心相愛的眼神時,她靈魂深處有著莫名的欣喜和幻想;當幾乎與她小一半的曹植以稚嫩的童心,掬捧出天真無邪的情意時,不知不覺中使甄逸女陶醉在虛無飄涉的快意之中,於是毫無顧忌地施展出母性的光輝與姐姐般的愛意,這是十分自然的感情流露。一般人認為年齡懸殊,怎會發生情感,其實都是欠缺對人性及心理學認知的理論。
曹植天賦異稟,博聞強記,十歲左右便能撰寫詩賦,贏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讚賞。當時曹操正醉心於他的霸業,曹丕也援有官職,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著這位多情而又美豔的少婦,消磨許多風晨雨夕與花前月下的辰光;耳鬢廝磨,了無嫌猜,當父兄折衝樽俎地為天下大事奔忙時,曹植與甄妃的濃如蜜糖的情意,已經快速升高到難捨難分的地步。
七八年過去了,曹操已經穩穩地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