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島嶼上的敵人。顯然。這嚴重製約了陸隊的作戰行。也大量消耗了作戰物資。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陸戰隊的官兵想出了很多辦法。
最後。設定隔離帶為了最實用。也是最有效的辦法。
所謂的隔離帶。就是用地雷。鐵絲網以及機關槍組織起來的防線。雖然這樣的防線在正規部隊面前幾乎沒有多少意。但是在面對散兵遊勇的時候卻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新喀里多尼亞。陸戰隊在攻佔了努美阿之後。就設定了隔離帶。為對付島上的美軍殘餘部隊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當時。在下一輪進的問題上。白佑彬與陸少豐發生了很大的分歧。
陸少豐堅持認為應該攻打聖的亞哥。或者佔領新普羅維斯登島。為進軍美國本土做準備。陸少豐甚至提出了在佔領新普羅維斯登島之後。在佛羅里達半島上發動登陸作戰行動的設想。
相反。白佑彬卻認完全沒有必要再攻佔前進基地。
按照白佑彬的看法。在巴拿馬運河通航之前。不管是海軍。還是陸戰隊。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作戰行動遇到的最大挑戰不是頑強抵抗的美軍。而是難以為繼的後勤保障。當時。主要是蘇伊士河的通航能力有限。每天能夠透過的船隻數量太少。而且很多大運輸船根本不能透過蘇伊士運河。只繞道好望角。因此。帝國必開闢第二條戰略航線。才能向加勒比地區運送足夠多的作戰物資。
在缺乏後勤保障的候。陸戰隊應該以積蓄力量為主。
相對而言。艦隊對物資的需求。別是對來自帝國本土的作戰物資的需求要比陸戰隊低的多。比如。當時艦隊所需要的燃油基本上都是土耳其提供的。油輪一般是從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出發。不需要經過蘇伊士運河。另外。艦隊所需要的淡水與生活物也可以就近獲取(比如英國)。只有彈藥。戰艦的零備件。以及部分藥品需要從帝國本土運過來。
在此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