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個戰局來看,封鎖澳洲遠比攻打澳洲更有價值。
到時候,陸戰第七軍的幾十萬作戰部隊就能投入到其他戰場上去。比如,出兵佔領巴拿馬,與陸戰第五軍輪番擔任主攻。或者轉戰北大西洋,佔領北大西洋上的重要島嶼,完成合圍美國的作戰行動。
從帝國海軍的戰略調動來看,最終放棄進軍澳洲大陸的可能性非常大。
十七日,鄭恩博回到了舟山。
第31艦隊在“考愛島海戰”中幾乎全軍覆沒,而其重建工作被安排在了第12艦隊之後,所以受損的三艘“省”級戰列艦修復之前,或者在第二批“省”級乙型戰列艦建成服役之前,第31艦隊的主力只是十多艘巡洋艦,暫時退出了作戰艦隊的編制。在此情況下,鄭恩博也回來參加將官培訓班,而第三艦隊的作戰任務全都交給了傅守義,其他的工作則交給了鄭恩博才任命的艦隊參謀長。
接下來的三天中,又有大批前線指揮官返回舟山。
其中很多人都是白佑彬不認識的,後來他才知道,當時返回舟山參加將官培訓的將領中,僅來自第六艦隊的准將就有四人,來自第二艦隊的准將有二人,而這些人之前都沒有參加過前線作戰行動。
顯然,海軍也不能把楊定方,藍凌波,趙賻禮,傅守義這些指揮官抽調回來。
二十一日,將官培訓班比預定時間提前了十天開課,而第一堂課,就是由培訓班的上校教官帶著一批比他軍銜高了好幾級的將軍去參觀剛剛到達舟山的“永興島”號巡洋艦。該艦是四艘接受旗艦改裝的四艘“島”級巡洋艦中最先完成改裝的。
與一般的“島”級巡洋艦相比,“永興島”號的變化很明顯。
首先是艦橋更加高大,僅司令艦橋、戰術指揮中心、通訊中心與戰術會議室就佔用了艦橋三分之二的甲板面積。
為了擴大艦橋,位於艦首方向上的主炮炮塔被拆除了一座,而原先的主炮彈藥艙也被改成了一個專用發電艙,一個軍官餐廳,以及一個軍官娛樂艙。另外,原先位於艦橋後側的二座副炮與二座速射炮炮塔也被拆掉了,佔用的甲板變成了一條圍繞住前煙囪的環形“觀光艦橋”,而下方的彈藥艙則被改成了司令官住艙,司令部軍官住艙,以及一個機要室。
從外觀上看,除了明顯大了幾號的艦橋,以及少了的炮塔之外,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前後兩根桅杆。主桅杆沒有采用塔式桅,而是用了強度更高的三角桅,並且在桅杆上設定了三層平臺,最頂端是搜尋雷達與短波通訊天線平臺,第二層為了望平臺,第三層為長波通訊天線平臺。後桅採用的是簡易三角桅,頂部安裝的是火控雷達,下層則是瞭望平臺與備用通訊天線平臺。
另外,為了加強通訊能力,在二根菸之間的側舷處還設定了二根可以摺疊的天線。
可以說,這艘在改裝後排水量超過了一萬五千噸的戰艦具備了旗艦的所有功能,是一艘非常優秀的旗艦。
讓眾多將官感到不爽的是,“永興島”號遠沒有戰列艦那麼雄壯與威武。
當然,從安全形度考慮,“永興島”號肯定比任何一艘戰列艦都適合擔任旗艦。除了不用衝鋒在前之外,其高達三十三節的速度(輕載時,還跑出過三十五節的最高航速),以及足以讓任何敵小型艦艇畏懼的火力,都足以使其在戰場上靈活機動,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帶著司令官逃走。
至於有多少艦隊司令官會用上其“速度效能”,那就不得而知了。
第十四卷 雙管齊下 第五章 … 十年規劃
對參加培訓的將官來說,最難適應的不是新的旗艦,而是新的指揮方式。
以往指揮官在一線指揮戰鬥,能夠及時的,準確的掌握戰場態勢,並且迅速的做出判斷與決斷。因為能夠親身的體會到戰鬥的激烈程度,指揮官往往會憑感覺與經驗做出判斷,並且由此做出決策。即便在“省”級戰列艦服役之後,指揮官會被送入避難所,從而無法直接觀察海戰情況,可也能夠透過艦長,或其他人員彙報的情況,甚至是旗艦的中彈情況對戰局做出判斷。
對很多指揮官來說,對戰鬥的感受比很多來自其他渠道的資訊都要直接與準確。
在由巡洋艦擔任艦隊旗艦之後,指揮官將沒有機會在第一線指揮戰鬥,甚至會在戰場之外遙控指揮戰鬥。在此情況下,指揮官不但看不到戰鬥的場面,感受不到戰鬥的激烈程度,甚至難以獲取戰場資訊,也就難以做出準確與及時的判斷,從而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耽擱了戰機。
培訓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