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海軍已經為戰列艦配備第五代搜尋雷達,並且向電子軍官發放了敵艦識別手冊,其中就詳細說明了大型巡洋艦與戰列艦的雷達發射訊號的區別,從而為區別大型巡洋艦與戰列艦提供了理論依據。
另外,帝國海軍也修改了偵察條令。
執行偵察任務的戰艦必須在目視,或者遭到敵艦炮擊,並且能夠判斷出敵艦火炮口徑的情況下,才能在偵察報告中明確說明敵艦是否是戰列艦。雖然這會使偵察艦承擔更大的風險,甚至有可能使偵察艦承受不必要的損失,但是卻能提高偵察情報的可靠性,讓艦隊司令官能夠更準確的掌握戰場局勢,避免做出錯誤的決斷。
在此情況下,美軍必須出動戰列艦才有可能引開第三艦隊。
八點半,白佑彬終於等到了一條極為重要的偵察報告。
第三艘到達的偵察艦,即“馬耳他島”號在距離美軍艦隊大概三十海里處,用雷達探測到了四近四遠的八艘大型戰艦,並且斷定近處的四艘大型戰艦為快速戰列艦。隨後,該艦繼續縮短距離,最終在距離美軍戰列艦不到十五海里處遭到了十六英寸艦炮的炮擊。由此,完全可以斷定,美軍艦隊裡有至少四艘快速戰列艦。
僅僅五分鐘之後,鄭恩博就發來了第三封電報。
在確定了美軍艦隊的身份之後,第三艦隊將前出攔截。
而此時,白佑彬卻在海圖桌旁,目不轉睛的看著海圖上勾勒出來的幾條不同顏色的航線。
四艘快速戰列艦,斯普魯恩斯還真捨得花本錢。
可以說,當時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即美軍艦隊為什麼要急於暴露身份?
在發現了靠近的偵察艦之後,一般的做法是派出輕巡洋艦將其驅逐,而不是讓戰列艦開火。更重要的是,如果斯普魯恩斯的目的是幹掉第三艦隊,就不會讓偵察艦靠近到十五海里以內,在距離三十海里左右的時候,美軍的輕巡洋艦就應該衝上去了。
也就是說,這是斯普魯恩斯故意露出的破綻。
其目的不是幹掉第三艦隊,而是引開第三艦隊!
因為此時第三艦隊西面與北面還有至少六艘偵察艦,所以基本上可以排除斯普魯恩斯準備伏擊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