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號被一枚穿甲彈擊中了左側艦體。
彈著點就在主裝甲帶上。入射角大概四十度。在此情況下。“復仇”號厚達三百三十毫米的主裝甲大概相當於四百六十毫米厚的垂直裝甲。一般情況下。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在射程為二萬五千米的時候。只能穿透大概四百五十毫米厚的垂直裝甲。
問題是。“復仇”號太老舊了。
帝國海軍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的穿甲標準是針對戰前才出現的高強度合金裝甲鋼而言的。而“復仇”號建於上次世界大戰之前。當時裝甲鋼的強度遠遠達不到二十年之後的標準。而且“復仇”號在進行改進的時候。因為英國海軍要保證“前衛”級與“獅”級戰列艦的建造工作。所以沒有更換主裝甲帶的裝甲。
也就是說。“復仇”級的主裝甲帶厚達三百三十毫米。實際上卻只相當於不到三百毫米。甚至不到二百八十毫米厚的高強度裝甲。在此情況下。“復仇”號的主裝甲帶根本不可能抵擋住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的轟擊。
穿甲彈在進入艦體之後。還砸穿了二層艙壁與一層甲板。最終在艦體的B甲板上爆炸。爆炸點在水線以下大概四米處。
結果可以想像。僅僅一枚穿甲彈就在“復仇”號的艦體左側炸出了一個直徑超過五米的缺口。橫飛的彈片打穿了好幾道艙壁。最終導致中彈部位附近數十個艙室進水。五分鐘之內。“復仇”號的進水量就超過了八百噸。而且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皇權”號的中彈部位在艦橋左側。
穿甲彈直接貫穿了艦橋兩側的裝甲。只是因為彈道傾角在五十度左右。所以在穿透艦橋之前。穿甲彈橫掃了包括航海艦橋在內的十多個艙室。帶起的彈片使這些艙室內的官兵全部傷亡。其中就包括了該艦的艦長。
“皇家橡樹”號的損傷最為慘重。
穿甲彈落在了煙囪左後方。在擊穿了露天甲板與得到加強,厚度超過一百五十毫米水平裝甲之後。在擊中了兩座鍋爐艙的隔板之後發生爆炸。結果一次性的解決掉了該艦上的四臺鍋爐。
因為艦體空間有限。且其最初設計航速只有二十三節。所以“復仇”級戰列艦隻有二座鍋爐艙。以往。配備的是十八臺效率不高的燃油鍋爐。在上一次改進之後。換裝了四臺功率更大的燃油鍋爐。因為無法對艦體結構做太大的改動。所以這四臺鍋爐集中部署在了二個鍋爐艙內。
可以說。集中部署動力系統是所有老式戰列艦的通病。
失去了動力之後。“皇家橡樹”號立即成為了漂浮在海面上的活靶子。
打到這個時候。第11艦隊裡的四艘快速戰列艦還沒有被一枚十五英寸穿甲彈擊中!
對“復仇”級戰列艦來說。二萬五千米的交戰距離確實太遠了。
即便在全面改進的時候。其主炮的大部分零件都得到了更換。且為其配備了雷達。在到達努美阿之後。美軍還為其提供了包括火控雷達在內的火力控制與指揮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其遠端作戰能力。
可是。對於只能使用“輕彈”的MK1型十五英寸艦炮來說。不但難以擊穿二萬五千米外敵艦的裝甲。也難以擊中敵人。主要是輕彈的質量過低。彈道末端的穩定性變差。且更容易受到橫風的影響。隨著射程增加。其偏差也隨之大幅度增加。
顯然。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鬥。
打到十一點五十五分的時候。三艘“復仇”級僅剩下了二艘。
“皇家橡樹”號從十一點四十五分開始下沉。其艦長在五分鐘之後就下達了棄艦命令。最終。“皇家橡樹”號緊隨“決心”號之後。成為了第二艘戰沉的戰列艦。
在戰沉之前。“皇家橡樹”號一共捱了十一枚穿甲彈。
也就是說。僅僅十分鐘之內。“吉林”號就擊中了“皇家橡樹”號十次。幾乎每一輪齊射都有收穫。主要就是“皇家橡樹”號失去了動力。無法航行。也無法機動規避。只能停在海面上捱打。
據“吉林”號的瞭望員報告。十枚穿甲彈中。有七枚擊中了其左側艦體。
最終。在左舷艙室幾乎全部被海水淹沒。而艦長根本來不及下令向右舷艙室注水(即便下達了注水命令。也至少要向右舷三分之二的艙室注水。才能避免翻覆沉沒。而在兩舷六分之五的艙室都被海水淹沒的情況下。“皇家橡樹”號的重量將超過浮力。也必然沉沒)的情況下。以左傾翻覆的方式結束了其長達三十年的生涯。
還在繼續戰鬥的“復仇”號與“皇權”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