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薩摩維爾就是飽受爭議的一個。
很多人認為,薩摩維爾很有才幹,只是長期屈居坎寧安之下,沒有得到太多的機會。在其出任大西洋艦隊司令官之後,雖然沒有能夠真正的擊敗過帝國海軍第四艦隊,但是卻出色的完成了戰略任務,將第四艦隊堵在了地中海里面,確保了英國海軍在大西洋上的制海權,同時也讓英國海軍能夠集中更多的兵力壓制住德國海軍。
也有一部分人認為,薩摩維爾只是徒有其名,其才幹遠不如坎寧安與蒂裡特,甚至比不上指揮本土艦隊的霍頓爵士。在這些人的眼中,薩摩維爾最缺少的就是一次意義重大的勝利,而且其過於“奔放”的指揮方式,以及在戰場上過於膨脹的野心也是薩摩維爾最大的缺點。換句話說,薩摩維爾缺少對英國海軍將領來說非常重要的特質:穩重。
在這次的作戰行動中,薩摩維爾表現得最為突出的就是“野心”。
四月初。在得知白佑彬出任第四艦隊司令官地訊息之後。薩摩維爾也認為帝國海軍會在近期採取大規模地戰略行動,打破英國海軍在北大西洋上的制海權,協助德國海軍完整戰略調整,最終確保德國在歐洲大陸上的絕對安全。
雖然薩摩維爾沒有推測帝國海軍可能採取的行動。但是按照他地判斷,帝國海軍肯定會尋找機會與大西洋艦隊決戰,讓第四艦隊獲得自由進出大西洋的權利。因此,艦隊決戰肯定是重頭戲。
從這一點出發,就基本上否定了第43艦隊執行破交任務的可能性。
可是。到了四月中旬,僅僅十多天之後,薩摩維爾就改變了他的觀點,認為第43艦隊會在大西洋上執行破交任務,並且用海上生命線關係到了英國存亡的理論來佐證他地觀點,爭取引起高層的重視。
這不能說薩摩維爾的觀點有錯誤,只能說明薩摩維爾並沒有客觀的分析問題。
其前後態度的改變,就足以說明薩摩維爾希望獲得一次能夠證明其實力的重大勝利。並且以此奠定他在英國海軍中的地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薩摩維爾甚至可以犧牲其他人,乃至英國海軍地利益。
不說別的,在他提出的作戰計劃中,讓機動艦隊去攔截第43艦隊。就是在讓坎寧安做他的墊腳石。
僅僅只有二艘“前衛”級戰列艦的機動艦隊是第43艦隊地對手嗎?
即便按照英國海軍地觀點。“前衛”級非常先進,比敵人的“皇帝”級乙型戰列艦更加強大。可是相差一倍地兵力,讓機動艦隊根本沒有任何機會戰勝第43艦隊。甚至有可能被第43艦隊全殲。
可以說,不管第43艦隊會不會去北大西洋上執行破交任務,都應該先讓大西洋艦隊與機動艦隊聯合行動,幹掉承擔掩護任務的第41艦隊。如果第43艦隊不來救援,憑藉機動艦隊地速度,足以合圍第41艦隊,達到全殲第41艦隊的目的。如果第43艦隊趕來救援,則可以集中兵力打殘第41艦隊,迫使第41艦隊撤離戰場,然後再對付第43艦隊。
反正,無論如何,只有大西洋艦隊與機動艦隊一起行動,英國海軍才有足夠的勝算。
可是,這麼一來,薩摩維爾就不是這場海戰的唯一功臣,如果機動艦隊表現出色,坎寧安甚至會取代薩摩維爾,再次成為英國的民族英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薩摩維爾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與機動艦隊聯合行動。
按照事後的說法,薩摩維爾這麼做,除了想獨佔功勞之外,還想擺脫坎寧安的影響。
當然,這不能否認薩摩維爾在指揮艦隊作戰方面的能力,即便這充其量只是戰術指揮上的能力。
在與第41艦隊交手之後,大西洋艦隊就一直佔據著優勢。
問題是,過於老舊的“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戰列艦並沒有立即將優勢轉化為真正的勝果。
戰鬥從凌晨一點過開始,打到二點之前,在近一個小時的戰鬥中,大西洋艦隊挨的炮彈比打中對手的炮彈還要多,如果不是交戰距離過遠,且對手的三百五十毫米艦炮的威力不是太強,恐怕局勢將變得對大西洋艦隊極為不利。
第一次戰術轉向之後,局面才有所改觀。
隨著“祁連山”號戰列艦遭到重創,損失了四分之一的動力,難以跟上第41艦隊的步伐之後,大西洋艦隊獲得了兵力上的優勢。
只是,薩摩維爾的對手也不簡單。
透過加速轉向,第41艦隊迅速讓大西洋艦隊失去了兵力上的優勢。未經現代化改進的“拉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