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無可忍!
在此情況下,大明帝國的資本家也沒有其他選擇了。
結果可想而知,以日本的國力,根本不可能是大明帝國的對手。
不說別的,帝國東洋艦隊出現在東京灣,就為德川幕府敲響了喪鐘。
戰爭以一面倒的形式開始,並且以一面倒的形勢結束。
明歷三百零七年(公元1675年),帝國海軍陸戰隊殺入江戶城,生擒日本天皇。次日,日本天皇代表與袁承宗簽署早已擬定好的《開關通商條約》。
至此,日本全景向帝國商人開放,並且由帝國委派的總督制訂日本海關關稅,其二十年之內的海關收入全部作為日本對帝國的戰爭賠款。
該條約是歷史上第一份真正意義上的不平等條約。
日本不但喪失了國內市場,還喪失了最基本的國權。更重要的是,日本被迫承認帝國總督在日本的最高權威。
半年之後,德川幕府瓦解。
到明歷三百一十三年(公元1681年)的時候,日本已經成為了帝國在海外最大的獨立市場。
當然,日本與大明帝國的恩怨並未就此結束。
序 不一樣的歷史 第十章 … 巴黎和約
秋日的巴黎失去了往昔的熱鬧,顯得冷冷清清的。
西南,凡爾賽宮。
自從公元1689年正式建成以來,這裡一直都是法蘭西的王宮。只是現在,因為一份將對未來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和約將在此簽署,所以凡爾賽宮將以重大歷史轉折點發生地的方式載入人類史冊。
和約的簽署儀式相當簡短,也相當平靜。
當兩個國家的代表,以及提供會場的法蘭西王國代表在檔案上分別簽字,並且蓋上了各自國家的印章後,和約就正式生效了。
整個過程中,沒有過多的交談,沒有過多的排場。
一切看上去都那麼簡單,那麼祥和,根本不會讓人想到,這是一份用數十萬條生命,用長達八年的戰爭換來的和平條約。
同樣的,也沒有人會想到,透過這份條約,一個在一百多年之後將對大明帝國構成最嚴重威脅的強大國家就此誕生了。只不過,此時這個國家並不強大,也沒有對大明帝國構成威脅,甚至沒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她就是“美利堅合眾國”。
所有的一切,還得從“大陸西北戰爭”結束之後,大明帝國與大不列顛、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代表的歐洲國家簽署的《共同開發條約》說起。
《共同開發條約》不但確定了開發美洲大陸的方式方法,還明確了既定勢力範圍。
按照條約規定,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為歐洲國家的海外領地,洛磯山脈以西為大明帝國的海外領地,而為於這兩條山脈之間的廣袤地區為雙方的共同開發地區,任何新發現都遵照“誰發現,誰獲取”的原則進行分配。
這份條約從原則上確保了大明帝國與歐洲國家在美洲大陸上“和平相處”。
問題是,該條約並沒有明確歐洲各國在美洲大陸上的利益分配。說白了,簽署條約的時候,歐洲各國都將大明帝國當作對手,且一致對付大明帝國。條約簽署之後,大明帝國基本上放棄了對北美洲大陸東部地區的領土要求。
也就是說,歐洲國家再也沒有團結合作的基礎了。
實際也正是如此,隨著大明帝國將重點轉向中美洲,並且逐步向南擴張,歐洲各國在北美洲東部地區,也就是現美國東海岸地區的利益爭奪日顯尖銳。
最初,佔據統治地位的是西班牙,以及尼德蘭。
當時,西班牙主要控制著南部氣候溫暖地區的種植園,而尼德蘭則在中部地區建立了數個殖民地,包括現紐約(當時叫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英文意思為“新約克”,而約克是英格蘭北部重鎮)。
大不列顛王國只控制著北部的幾個據點,而法蘭西王國也只有現加拿大魁北克地區。
尼德蘭爆發革命之後,在陳淵洋率領遠征軍到達之前,威廉的僱傭軍被阿爾法公爵的西班牙軍隊擊潰,威廉逃往大不列顛。為了獲得大不列顛王國的支援,威廉用尼德蘭在美洲大陸上的殖民地據點做交換,獲得了一支五千人的軍隊。
如此以來,尼德蘭在北美洲的殖民地喪失殆盡。
同時,大不列顛王國取代尼德蘭,成為了歐洲列國中,在北美洲大陸擁有最多殖民地的國家。
可是,大不列顛王國並沒有因此感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