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擁有五艘快速戰列艦,到十月底,隨著“衣阿華”號等四艘戰列艦修復,美軍將擁有九艘快速戰列艦。
如此一來,帝國海軍在年底前都沒有足夠的力量進攻斐濟群島。
正是考慮到這一情況。在衛延年徵求意見的時候。白佑彬沒有強調一定要在年底前進攻斐濟群島。當時,他地態度就已經很明顯了。既然無法立即進攻斐濟群島。就應該向陸戰第七軍增兵。
至於白佑彬的意見有沒有起到作用,他並不是很清楚。
在陳錦寬做出了決策之後。海軍與陸戰隊立即行動了起來。
十月底,三個陸戰師首先到達了新喀里多尼亞。陸少豐立即讓一個陸戰師從波亞向北發動進攻,以解除陸戰隊背後防線受到的威脅。
十一月上旬,三個陸軍作戰師到達新喀里多尼亞。
此時陸戰第七軍的先頭部隊已經推進到了距離努美阿大概五十公里的布盧帕裡鎮,陸少豐正在集結兵力,準備打下通往努美阿的最為重要的據點。
可以說,在此期間唱主角的一直是陸戰隊。帝國海軍還沒有恢復元氣,美國海軍的情況好不到哪裡去。雙方的艦隊都儘量避免正面接觸,美軍艦隊甚至一直龜縮在港口內。
也許,交戰雙方都在等待著下一場海上決戰吧!
第十二卷 勝利之途 第四章 … 戰局分析
十一月十一日,白佑彬到達了關島。
因為考慮到白佑彬遲早都要“迴歸”第一艦隊,所以江洪波並沒有給第11艦隊設定單獨的指揮官,而是臨時兼任了第11艦隊的指揮官。另外,江洪波必須留在那霸主持戰區司令部的工作,所以大部分時候,第11艦隊都由肖定邦與龐晉元指揮。
與之前的第11艦隊相比,此時的第11艦隊可以說完全變了樣。
主力不再是帝國海軍最新銳的“省”級戰列艦,而是修復的“太祖”號、“太宗”號、“熹宗”號與“安宗”號戰列艦。相對而言,第11艦隊完全算得上是“雜牌艦隊”,其四艘主力艦分別屬於二個不同的級別,效能不盡相同。萬幸的是,配備給第11艦隊的輕巡洋艦與驅逐艦都是最新型號。
當然,白佑彬並不是看不起這四艘戰艦。
“太宗”號就曾經是白佑彬的旗艦,“太祖”號是白佑彬服役的第一艘戰列艦,“熹宗”號與“安宗”號也曾經是白佑彬指揮下的主力。
問題是,第11艦隊要對付的是美國海軍中實力最強的第51艦隊。
第二批“衣阿華”級戰列艦中,被調入太平洋的四艘全部編入了第51艦隊,而之前修復的“北卡羅來納”號、“南達科他”號、“亞拉巴馬”號與“佐治亞”號則被編入了第31艦隊。
從尼米茲的部署來看,如果不是第21艦隊折戢北大西洋,恐怕美軍已經發動了反擊。
也正是如此,鄭恩博才能用四艘“省”級戰列艦與四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打敗哈爾西指揮下的第三艦隊。如果哈爾西得到的是四艘強大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恐怕鄭恩博就不會勝得那麼輕鬆了。
白佑彬的“迴歸”,讓第11艦隊的官兵看到了勝利地曙光。
只是,白佑彬只在阿普拉港呆了二天。隨後就安排了艦隊的日常訓練工作,讓肖定邦與龐晉元繼續負責艦隊事務之後,他就乘船返回了舟山。
很明顯,白佑彬去關島。除了履行艦隊司令官的職責之外,主要就是去鼓舞士氣。
從各方面的情況來看,年底之前,太平洋上不會有大規模地海戰爆發,白佑彬也就沒有必要呆在艦隊裡面。按照衛延年的安排,江洪波仍然負擔起了大部分艦隊司令官的職責。這甚至讓江洪波在私下裡抱怨,他成了白佑彬的“後勤參謀”。
回到舟山之後,白佑彬又去幾家造船廠“視察”了一番。
第一批服役的四艘“省”級戰列艦都能在年底前修復。並且交付海軍。而白佑彬從第四艦隊帶回來的四艘“省”級戰列艦的維修工作至少都得持續到明年二月份,其中“臺灣”號恐怕要到明年四月份才能完全修復。之前在西南太平洋上受損的五艘戰列艦中,損傷較輕地三艘都能在年底修復,而損傷較重的二艘要到明年二月才能修復。
拿到這一情況之後,白佑彬才返回了舟山。
顯然,到年底的時候,帝國海軍能夠在太平洋上投入十四艘快速戰列艦,到明年二月份。投入的快速戰列艦將達到十九艘,而到明年四月份將增加到二十艘,到明年年中,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