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都被炸傷,在二副趕來之前,指揮權暫時落到了年輕的上尉槍炮長的身上。
差不多一分鐘之後,同樣衝在前面地“黃浦江”號也捱了一炮。
這枚炮彈落到了戰艦的甲炮塔上,幸虧當時炮塔內沒有彈藥,而且通往彈藥庫的防火門關得死死的,不然很有可能在炸燬了甲炮塔之後,導致下方的彈藥庫爆炸,最終讓這艘一萬多噸的輕巡洋艦徹底完蛋。
隨著交戰距離縮短,美軍重巡洋艦上的五英寸副炮也投入了戰鬥。
當時,“路易斯維爾”號與“休斯頓”號已經將最初的二十五倍徑五英寸副炮換成了四座雙聯裝五十一倍徑五英寸副炮。也正是如此,戰爭爆發時,這兩艘重巡洋艦才在美國東海岸的造船廠進行改進,沒能趕上“關島海戰”,也沒能像其姊妹艦“芝加哥”號那樣,在第一時間出現在了西南太平洋上。
毫無疑問,美軍重巡洋艦上地五英寸副炮對輕巡洋艦有足夠地威脅。
當時,美國海軍最新生產的五十一倍徑五英寸艦炮地威力與帝國海軍的七十一年型五十倍徑一百三十毫米艦炮的效能非常相近。都屬於火力兇猛,專門用來對付小型戰艦地速射炮。
面對密集的炮火,四艘輕巡洋艦都沒有急著轉向。
當時指揮戰鬥的是“湘江”號上的代理艦長(槍炮長),這名參加過“特雷熱裡群島海戰”的上尉很清楚,只有把距離縮短到七千米。輕巡洋艦上地一百五十毫米艦炮才能有效的對付美軍的重巡洋艦。
另外,美軍的五英寸穿甲彈只能打穿輕巡洋艦上一些無關緊要的部位,威脅不到彈藥艙,輪機艙這些關鍵部位。因此,只要能夠成功的將交戰距離縮短到七千米以內,四艘輕巡洋艦上的數十門主炮能夠在數分鐘之內將兩艘美軍重巡洋艦打成篩子!
相反,“路易斯維爾”號與“休斯頓”號的艦長並不知道這一情況。
當時,“芝加哥”號已經回到了珍珠港,美國海軍的工程師正在對其進行維修。並且在做損傷評估時,發現了“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地主裝甲被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彈打穿的情況。問題是,這一訊息直接反饋給了美國海軍負責戰艦設計與採購的部門。而沒有直接送到尼米茲地手上,更沒有反饋給WNP01艦隊。說白了,尼米茲身兼數職,不可能什麼事都管,也無法做到事無鉅細,通透過問。
就在四艘輕巡洋艦冒著彈雨“衝鋒”的時候,美軍戰艦上的官兵首先感嘆對手的勇猛,然後佩服對手不怕死的精神,卻絲毫沒有想到自己即將暴露在對手的炮火之下。成為對手的獵物!
一點三十八分,交戰距離縮短到了六千五百米左右。
此時,“湘江”號才帶頭轉向,隨即另外三艘輕巡洋艦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右轉彎,並且將所有主炮的炮口都朝向了左舷方向,對準了那兩艘美軍重巡洋艦。
當四艘輕巡洋艦上地五十七門主炮以每分種,每門炮六枚的速度將炮彈打過來的時候,美軍戰艦上的官兵才大夢初醒。毫無疑問,如此密集的彈雨讓美軍重巡洋艦的炮火顯得相形見絀。
直到這個時候。雙方才算真正摔開膀子幹開了。
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路易斯維爾”號與“休斯頓”號才真正體會到了輕巡洋艦的火力到底有多麼兇猛。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這個距離上,一百五十毫米穿甲彈可以打穿“北安普頓”級重巡洋艦任何一個部位的裝甲。
此時,雙方官兵,特別是炮手地素質就體現了出來。
在白天的戰鬥中,根本用不上雷達。而且在這麼近的距離上,炮塔上的輔助光學測距儀都能讓炮手瞄準目標。
戰鬥開始,四艘輕巡洋艦的炮口就對準了兩艘美軍重巡洋艦的炮塔與艦橋。
一點四十分之前。兩艘重巡洋艦都遭到了重創。而且其航海艦橋,火力指揮中心,司令艦橋,乃至通訊中心都遭到了密集的炮擊。同樣的,兩艘重巡洋艦的主炮與副炮炮塔全都成了炮擊地重點物件。
不到一點五十分,這場輕重巡洋艦之間地較量就有了結果。
“路易斯維爾”號的代理艦長首先下達了棄艦命令,“休斯頓”號上地一名上尉軍官也隨即下達了同樣的命令。
當然,這場勝利來得太慘烈了。
激烈的炮戰中,“湘江”號與“黃浦江”號都吃了不少的炮彈,肯定得撤出戰鬥,“荊江”號與“青戈江”號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對雙方來說,這都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勝利或者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