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尼米茲在充分了解了白佑彬的經歷之後,立即放棄了這個想法。
雖然白佑彬只有二十多歲,但是參加了幾場極為關鍵的海戰,並且在戰鬥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特別是在南大西洋的那場戰鬥中,白佑彬指揮第62艦隊幹掉了實力並不比自己差的Z艦隊,最後還窮追猛打。幹掉了“反擊”號戰列巡洋艦,返航的時候將薩爾瓦多轟成了廢墟。
這一切都表明,二十六歲的白佑彬絕不是一個好招惹的對手!
就拿這次作戰來看。萬里奔襲。到巴拿馬灣攔截歐洲聯合艦隊地主意絕不是一個成熟將領能夠想到地。即便尼米茲還沒有獲得相關地情報。證明這次地作戰行動就是白佑彬倡導地。可是第一艦隊司令官江洪波留在了那霸。指揮第一艦隊作戰地是代理參謀長。足以讓尼米茲相信。白佑彬就是這次戰役行動地“發起人”。
也許。第一艦隊地目地不僅僅是殲滅歐洲聯合艦隊。
出於這個判斷。二十四日地時候。尼米茲就電令第51艦隊地哈爾西與第52艦隊地斯普魯恩斯。千萬不要冒進。更不要認為第一艦隊在與歐洲聯合艦隊地戰鬥中遭到了重創。從而主動尋找第一艦隊決戰。
當時。尼米茲幾乎可以斷定。第一艦隊很有可能還在東太平洋上尋找戰機。
最讓尼米茲感到不解地是。第一艦隊哪來那麼多地燃油?
雖然還沒有辦法搞清楚第一艦隊是從哪條航線到達巴拿馬灣地。但是經過兵棋推演之後。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幾乎斷定。第一艦隊走地是北太平洋航線。然後從夏威夷群島東部南下。從而避開了美軍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上地所有偵察力量。在美軍完全不知情地情況下到達了巴拿馬灣。
支援這一判斷地最有力證據就是,在“巴拿馬灣海戰”前幾天。一支經過巴拿馬運河,向珍珠港運送作戰物資的船隊在夏威夷群島東南海域遭到了大明帝國近十艘破交艦的襲擊,其中就有三艘主力艦。
當時,美軍已經知道帝國海軍“海龍”級服役的訊息,而且已經有船隻在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上遭到這種戰艦的襲擊。只是當時美軍將“海龍”級歸為了戰列巡洋艦,直到美國海軍的“阿拉斯加”級服役,才將其重新定義為大型巡洋艦。
根據歐洲聯合艦隊幾艘巡洋艦艦長,還有“威爾士親王”號上的官兵,主要是坎寧安提交的報告。襲擊歐洲聯合艦隊的敵艦隊裡至少有十一艘主力艦,而不是八艘主力艦。顯然,坎寧安將那三艘大型巡洋艦當作了主力艦。
結合這些情報,美軍地推斷就得到了證實,第一艦隊走的就是北太平洋航線。
如此一來,整條航線的長度超過了一萬六千海里。雖然大明帝國主力艦的續航力不比美國海軍的差多少,都是按照跨洋作戰的要求設計的。但是任何一艘主力艦的實際續航力都很難達到一萬六千海里,即便是美國海軍的“北卡羅來納”級,其標稱續航力得到了一萬八千五百海里。可實際續航力大概只有一萬四千海里左右。
也就是說。即便只考慮主力艦,第一艦隊在到達巴拿馬灣之前都要進行一次補給作業。
如果考慮到艦隊裡地其他戰艦(有足夠的證據證明第一艦隊裡當時有輕巡洋艦)。那麼第一艦隊在到達戰場之前,至少要進行兩次燃油補給!
用普通的油船,或者航速較慢的補給船為艦隊提供補給,顯然不可能。
不說別的,這些船隻的速度肯定跟不上艦隊的速度,如果派遣護航戰艦,必然削弱艦隊的實力。另外,如果這些船隻在海上遭遇到了美國的戰艦,不但逃不掉,還很有可能洩露第一艦隊地行蹤。
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尼米茲斷定,大明帝國海軍肯定出動了快速補給艦艇。
正好,美軍才獲得情報,大明帝國海軍有四艘快速綜合補給艦服役,加上已有地快速戰鬥支援艦,第一艦隊的補給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當時,尼米茲並不知道帝國海軍地“天干地支”級快速綜合補給艦的具體效能,特別是載油量,所以還無法據此判斷第一艦隊在完成作戰任務之後有沒有足夠的燃油返回帝國海軍基地。
直到收到第二份情報的時候,尼米茲才隱約意識到,第一艦隊很有可能缺乏燃油,正在加拉帕戈斯群島等待補給。當然,這可以是快速綜合補給艦提供的補給,也可能讓破交艦去俘獲協約國的油船來獲得補給。
當然,這些都是尼米茲自己的猜測,還沒有情報證明第一艦隊確實缺乏燃油。
直到二十七日夜間,在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