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的,重點內容是:德國陸軍C集團軍在當地時間上午十點(帝國時間下午六點)突破了埃登防線,從北面繞過了法軍的馬其諾防線。現在已經有兩個德軍裝甲師進入了比利時境內。並且分頭行動,一個裝甲師向馬其諾防線後方推進。另外一個裝甲師則直奔法國首都巴黎。如果一切順利,五日之內,德軍就能投入二十個師的兵力,徹底擊潰法軍,奠定西歐戰爭的勝利基礎。
隨同戰報一同送來的,還有帝國陸軍司令部對西歐戰局做的初步分析。
按照當時地情況,只要德國陸軍持續投入主力部隊,並且讓前線部隊保持平均一小時五公里的推進速度,法軍將很難在巴黎北面組建新的防線,甚至難以將馬其諾防線上的法軍抽調回來。如此一來,分成A、B、C三個集團的德國陸軍將在一個月之內徹底打垮法國陸軍。
現在的關鍵已經不是德軍能不能打敗法軍,而是法軍有沒有與巴黎同存亡的意志。如果法軍不想讓炮火摧毀這座千年古城,不想讓自己的首都變成廢墟,在德軍兵臨城下的時候,法軍就有可能投降。
當然,這只是最好地估計。
如果法軍堅持抵抗,除了將首都遷往馬賽,或者圖盧茲之外,法國軍隊肯定會堅持半年到一年地時間。如果在此期間,美國出兵歐洲。英國增加在歐洲的遠征軍兵力,恐怕西歐戰場上地戰鬥還要持續大概一年半到兩年。
當然,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德軍竟然能夠從埃登地區突破馬其諾防線。
最大的疑惑是,德軍是怎麼打下埃本·埃馬爾要塞地?
這座要塞位於比利時東部,屬於馬其諾防線向北延伸的最龐大的堡壘。也是最重要的支承點。如果不打下這座要塞,德軍根本不可能突破馬斯河與艾伯特運河,也就無法從埃登地區突破馬其諾防線。
顯然,用正規軍隊是很難打下埃本·埃馬爾要塞的。
用當時德軍凱特爾元帥的話來說:十個步兵師都難以打下埃本·埃馬爾要塞。
如果能夠用正規戰術攻佔這座要塞,德軍早就殺入比利時與法國境內了。另外,如果用正規部隊進攻,馬其諾防線上地法軍早就收到了訊息,不會留在防線上等死,更不會陷入絕對被動的境地。
當時。幾乎沒人相信德軍能夠在不動聲響的情況下打下埃本·埃馬爾要塞。
可事情確實發生了,德軍正是在佔領了埃本·埃馬爾要塞之後,古德里安指揮的C集團軍的裝甲部隊才突破了比利時軍隊在埃登地區的防線。從而殺入比利時境內,並且從北面繞到了馬其諾防線後方,將法軍置於絕境。
直到數十年後,德國總參謀部才公開了攻打埃本·埃馬爾防線的相關戰鬥報告。
完成這個“用十個步兵師都難以完成”的任務的是一支僅僅只有一百二十人地部隊,一支與帝國海軍陸戰隊第五大隊類似的突擊部隊。只是,德軍的戰鬥報告中並沒有提到該部隊地番號,甚至沒有提到該部隊到底是不是德軍的作戰部隊。
取得這一突破之後,西歐戰場上的局勢發生了徹底性的變化。
法軍原本希望利用馬其諾防線擋住德軍,然後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用戰壕、鐵絲網與機關槍大量消耗德軍的有生力量,耗光德國的戰爭資源,最終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讓德國在精疲力竭的情況下承認輸掉了戰爭。
二十年間,法國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與財力,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其諾防線。
現在,馬其諾防線不但沒有擋住德軍,還導致法軍的主力全都集中在戰場地側翼,其北面的寬大正面全都暴露在了德軍的裝甲部隊面前。
顯然。現在的問題不再是法國能不能拖垮德國,而是法國還能堅持多久。
對帝國海軍來說,法國立即戰敗是最好的結果。
不說別的,法國海軍的那兩艘戰列艦肯定會被德國海軍接受,此消彼漲之下,英國海軍就有苦日子過了。到時候,別說向太平洋派遣遠征艦隊,能夠在德國海軍,義大利海軍。與帝國海軍第四艦隊的威脅下。守住國門就不錯了。
另外,法國戰敗之後。西班牙成為了西歐戰場上唯一的協約國集團成員國。
以西班牙地國力,即便可以憑藉起境內的地理優勢將德軍阻擋在國門之外,也不大可能在西歐戰場上對同盟國集團構成多大的威脅。
到時候,西班牙肯定會明智的選擇退出戰爭,與同盟國集團媾和。
如此一來,協約國集團就只剩下了三個主要成員國,就算美國的戰爭潛力全部爆發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