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超過了四千噸,海水幾乎漫過了首甲板。
在此期間,又有三枚穿甲彈命中了“三隈”號艦體水線部位,其中一枚打在了艦尾左側,造成左側地尾艙進水,同時震壞了左邊最外側的推進軸。另外一枚穿甲彈打在了艦首處。炸掉了幾乎被海水覆蓋了的整個艦首。同時造成艦首的錨艙嚴重進水。
毫無疑問,再不自救。這艘戰艦就完蛋了!
八點四十八分,“三隈”號的進水量超過了四千五百噸。
可是,直到這個時候,近藤信竹也沒有下令讓“三隈”號撤出戰鬥。也許,在他看來,只要能夠吸引對方地炮火,“三隈”號就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此時讓“三隈”號撤出戰鬥,敵艦的炮火將轉向後面的“鈴谷”號。如果“鈴谷”號遭到重創,第二艦隊就沒有任何機會獲得這場海戰的勝利。
按照日本海軍將領的思維,如果需要為勝利做出犧牲,“三隈”號就是唯一的選擇。
在這個方面,不管是近藤信竹,還是“大東海戰”中的小澤治三郎,乃至“薩蘭加尼與巴西蘭海戰”中的高野五十六,都是一路貨色。為了勝利,為了儲存艦隊實力,犧牲部分戰艦是不得不做,也必須要做出地選擇。
也就在“決心”號痛擊“三隈”號地時候,雙方的驅逐艦也投入了戰鬥。
第2水雷戰隊面對地是第125驅逐艦編隊,雙方各有八艘與六艘驅逐艦。第2水雷戰隊的陣容是:第8驅逐隊的“大潮”與“滿潮”號,第15驅逐隊的“夏潮”與“親潮”號,第16驅逐隊的“雪風”、“天津風”與“時津風”號,第18驅逐隊的“陽炎”號。第12…5驅逐艦編隊則是親一色的“波”級驅逐艦,也就是白佑彬最初擔任艦長的“秋波”號驅逐艦的姊妹艦。
顯然,第2水雷戰隊更像是一支“雜牌軍”。
第12…5驅逐艦編隊則是第1艦隊中實力最強大的驅逐艦編隊,而且“波”級驅逐艦是帝國海軍在上次大戰後建造的排水量最大,戰鬥力最強的驅逐艦。因為其適航效能好,能夠伴隨艦隊進行遠洋作戰,所以帝國海軍稱其為“遠洋驅逐艦”。另外,美英等國還將其劃為了驅逐領艦。雖然第2水雷戰隊擁有兵力上的優勢,但是卻沒有火力上的優勢。
隨著雙方的“主力”逐漸向東而去,原本計劃從第7戰隊與第8戰隊後面插上來,對兩艘主力艦實施魚雷攻擊的第2水雷戰隊撲了個空,而且還落入了第1…5驅逐艦編隊的魚雷攻擊陷阱之中。
剛一交手,第16驅逐隊的“天津風”號就成了這場海戰中第一艘被魚雷擊沉的戰艦。
雖然帝國海軍的魚雷效能並不突出,而且戰雷頭地威力也不如日本海軍的氧氣魚雷。但是驅逐艦使用的都是能夠讓主力艦望而生畏地重型魚雷,對付驅逐艦簡直是綽綽有餘,易如反掌。
“天津風”號被擊沉之後。第2水雷戰隊立即發動反擊,可迎接它們的則是雨點般的炮彈。當時,第12…5驅逐艦編隊在發射了魚雷之後,全都衝了上來,並且在第2水雷戰隊規避魚雷攻擊的時候完成了轉向,將炮口對準了另外七艘驅逐艦。
如果說魚雷是日本驅逐艦最犀利的武器,那麼火炮就是帝國驅逐艦的強項。
“波”級驅逐艦安裝了八門一百三十毫米艦炮。而且都在這次戰役之前換成了速射炮。每門炮每分鐘能夠射出十二枚炮彈。也就是說,每艘驅逐艦每分鐘能夠打出九十六枚炮彈。稍微遺憾一點的是。當時帝國海軍還沒有為驅逐艦配備雷達,所以驅逐艦上地炮手只能儘量縮短交戰距離,並且用光學測距儀瞄準日本驅逐艦。
密集地彈雨打亂了第2水雷戰隊的魚雷攻擊步驟,七艘驅逐艦隻能匆匆射出魚雷。
此時,一艘驅逐艦地差距對戰鬥已經沒有多大的影響了。
當時。七艘日本驅逐艦中,只有最新的“陽炎”號具有與“波”級驅逐艦“過招”的能力,其配備的三年式C型五英寸艦炮地射速也達到了每門每分鐘十一發的速度,而且有六門艦炮。其他幾艘驅逐艦的炮火都遠遠不如“波”級驅逐艦。
相對而言,驅逐艦的炮戰混亂得多,基本上都是捉對廝殺,而且沒有多少陣形可言。
炮戰從六千五百米打到了三千米之內,對海戰來說,這幾乎就是刺刀見紅的戰鬥距離。在這個距離上。別說五英寸(一百三十毫米)這種口徑的“大炮”。就算是一百毫米速射炮發射的穿甲彈也能輕易的打穿驅逐艦的裝甲。
另外,驅逐艦地炮戰也要殘酷得多。
因為小口徑炮彈很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