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敵艦的數量不會少於四艘。因為落下地炮彈有三十多枚,而大明帝國海軍主力艦的主炮數量都沒有超過十門。
留給“扶桑”號的準備時間只有十多分鐘。
這也是“扶桑”號最後地“幸福時光”,即便此時“扶桑”號上的官兵都已膽戰心驚,可是比起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絕對算得上是“幸福”。
在這十分鐘裡,不但“扶桑”號上的官兵提心吊膽,就連高野也產生了恐懼感。
因為。在打出了第一輪齊射之後。那批敵艦竟然不見了蹤影!
在漆黑的夜晚,不管日本海軍瞭望員的眼睛有多好。也不可能看到二十五公里之外的敵艦。另外,此時天氣開始轉變,從東北方向上飄過來的積雨雲層擋住了皎潔的月光,使夜晚變得更加漆黑。
也就是說,包括高野在內地日本官兵根本不知道敵艦地具體位置!
直到南面再次出現炮口閃光的時候,日本戰艦上地瞭望員才再次發出炮擊警報。藉此,高野判斷出,敵艦的速度肯定在二十四節以上,不然不可能這麼快就繞到聯合艦隊的正南方。另外,從炮口閃光的分佈來看,應該是四艘戰列艦!
無論如何,高野五十六也想不明白,這四艘戰列艦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只是,留給“扶桑”號的“幸福時光”只剩下最後兩分多鐘了。
從炮彈落下時發出的呼嘯聲,有經驗的官兵都可以判斷出大概的彈著點,甚至是炮彈落下的速度,從而大致推測出炮擊距離。當然,這對於那些被封閉在鋼鐵艦體內的官兵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聲音穿過艦體時會變形走樣,另外艦體內的噪音,特別是蒸汽輪機發出的噪音也會多炮彈發出的聲響產生干擾作用。
也許,此時“扶桑”號戰艦上的官兵只能祈禱別被炮彈擊中。
他們的願望很快就被證明是“奢望”。十五秒鐘之內,總共有四枚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砸中了“扶桑”號戰列艦,命中率高達百分之一十一!
在這麼遠的交戰距離上,竟然還能達到超過一成的命中率!
別說一直以官兵素質為傲的日本海軍不會相信,就連此時正在“太宗”號上舉著望遠鏡觀察炮擊效果的白佑彬都有點不敢相信。這個命中率證明了他的戰術是正確的,而且與訓練時平均百分之十五的命中率相差並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這證明在雷達引導炮擊的情況下,只要雷達探測精度夠高,且火炮處於正常狀態,完全沒有必要用第一輪炮擊來“試探”敵人(即透過觀察彈著點的偏差情況,在第二輪炮擊中修正瞄準引數)。
當然,這也說明白佑彬的運氣足夠好。
因為在一般的情況下,戰艦上的火炮會因為海水以及潮溼空氣的鏽蝕,還有長期使用後,炮塔的旋轉機構與火炮身管的俯仰機構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火炮炮管也會在炮擊中磨損,所以火炮難以處於“正常狀態”。因為快速戰鬥群的四艘戰列艦都服役不久,或者剛剛返廠維修過,所以主炮的情況都比較理想。
在後來的海戰中,即便有雷達引導炮擊,仍然得觀察第一輪齊射的彈著點修正炮擊引數。
“打中了,我們打中了!”
聽到旁邊參謀軍官的尖叫聲,白佑彬才知道他沒有看錯,確實打中了。
“四枚命中!”一名年輕軍官低聲說了一句,“瞭望員觀察到的結果,另外還有五到六枚近失彈。”
祖壽清長出了口氣,隨後就朝白佑彬看了過來。
“測量二號目標艦的距離與方位資料,第三輪齊射轉為瞄準二號目標艦!”
白佑彬剛剛給手下的軍官下達了命令,“太宗”號就率先打出了第二輪齊射,隨即後面“仁宗”號上的九門主炮也開火了,“太祖”號與“宣宗”號的起色則比“太宗”號晚了十秒與十五秒。
利用齊射的間隔時間(主要是判斷是否命中敵艦,以及是否需要繼續炮擊同一個目標),“太宗”號的雷達測出了二號目標艦的距離與方位資料,三個炮組的槍炮軍官也根據新的炮擊資料調整了炮塔的水平角與火炮的高低角。
第二輪齊射的命中率不比第一輪齊射低多少,三十六枚穿甲彈,命中三枚!
也就是說,前後五分鐘內,連續七枚穿甲彈打中了“扶桑”號戰列艦!
別說是“扶桑”號,就算是更堅固的“長門”號戰列艦也承受不住這麼多穿甲彈的打擊。
另外,遠距離炮戰中,穿甲彈是凌空落下的,打的是戰列艦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