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誤,就算不丟掉司令官的頭銜,也會被打如冷宮,今後別想翻身了。
也就是說,李玉民只能死抗,不惜一切代價逼著聯合艦隊回到原來的航向上去。
萬幸的是,主力戰鬥群裡的三艘戰列艦都足夠“結實”。
頂著日本戰列艦的炮火,李玉民命令艦隊集中火力對付日本驅逐艦,並且讓尾隨其後的輕巡洋艦也投入了戰鬥。
隨後,趁日本驅逐艦發射完魚雷,退出戰鬥的機會,李玉民讓主力戰鬥群裡的驅逐艦向日本聯合艦隊發動了魚雷攻擊。
可以說,這一輪戰術指揮才算是比較“正常”。
雖然“東海”號與“渤海”號都沒有能夠避開魚雷,但是兩艘戰列艦的防雷設計本來就比較先進,而且在中期大改的時候還進一步提高了水下結構的強度,所以兩艘戰列艦的受損情況並不嚴重,還能繼續作戰。
相反,遭到魚雷攻擊之後,聯合艦隊只能被迫折返到原來的航向上。
趁此機會,主力戰鬥群再次佔據了南面的有利位置。只是,其速度已經掉到了二十節之下,不能繼續追擊聯合艦隊了。
為了避免聯合艦隊再次南下,李玉民迅速派出數艘巡洋艦監視聯合艦隊的行蹤,並且讓三艘戰列艦繼續在南面巡邏,以便隨時阻擋聯合艦隊。
到此,除非高野拼著再損失幾艘戰列艦的結果,不然就只能向西突圍。
第四卷 四龍鬧海 第二十五章 … 主動伏擊
雖然在前面的戰鬥中,聯合艦隊已經擊沉了對方三艘戰列艦,重創三艘(實際上是擊沉四艘,重創兩艘),另外還擊傷一艘,自身只損失了兩艘戰列艦,聯合艦隊已經獲得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對於“家底”本來就不夠殷實的日本海軍來說,這個結果意味著戰略上的失敗。
也就是說,如果高野不能將另外四艘戰列艦帶回日本,他將成為日本海軍的罪人。
出於這種原因,在決定撤退的時候,高野將保護戰列艦當作了首要任務。
在敵人快速戰鬥群去向不明的情況下,聯合艦隊要想“逃回”本土,必須儘快趕走南面那支討厭的艦隊,與敵人脫離接觸。
聯合艦隊快速轉向,並且由驅逐艦發動魚雷攻擊,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換句話說,高野並沒有想過要從南面突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向南航行必須經過馬魯古海與班達海,航程多了幾千海里。如果敵人的快速戰鬥群窮追不捨,聯合艦隊不但逃不掉,還有可能在某處海峽遭到伏擊。
另外,南面的那支艦隊也不會讓聯合艦隊輕易南下。
如果在混戰中又有戰列艦受損而降低速度,聯合艦隊更不可能全身而退了。
見到敵人派出驅逐艦,高野立即命令艦隊回到了原來的航向上,並且讓第一艦隊的第6戰隊與第三艦隊、第四艦隊聯手對付敵人地驅逐艦。同時第一艦隊的第1水雷戰隊在主力艦編隊前面開路,第3水雷戰隊在主力艦東北警戒。
從這一部署就能看出,高野確實準備從西面突圍,而且選擇的肯定是巴西蘭海峽。
後來,很多人都在猜測,一向喜歡冒險的高野為什麼不在這個時候向東前進,爭取儘快與近藤信竹的第二艦隊會合,然後一同向東突圍?
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向東突圍的危險性肯定更大一些。
站在高野的立場上,快速戰鬥群脫離戰鬥之後。要麼跟隨主力戰鬥群一起南下,要麼殺入達沃灣,去對付近藤信竹的第二艦隊,從而避免陸戰隊遭到更大的損失。如果快速戰鬥群能夠殲滅第二艦隊,就算放走了高野,也算得上立下了重大戰功。
如此一來,快速戰鬥群很有可能在薩蘭加尼島與卡爾卡拉隆群島間等待機會。
聯合艦隊如果向東突圍,就很有可能撞上快速戰鬥群地炮
可同樣的,快速戰鬥群也有可能前往巴西蘭海峽。在那邊等待機會。只是,按照當時的戰局,快速戰鬥群有多少可能放棄達沃灣內的第二艦隊。不管陸戰隊的死活,跑到幾百海里外的巴西蘭海峽去等待機會?
至少,一個正常的艦隊指揮官不會這麼做。
另外,日本海軍對帝國海軍攻打達沃港的行動做出的錯誤判斷也對高野產生了很大地影響。
就算當時高野已經在懷疑攻打達沃港只是“佯攻”,敵人的目的是殲滅聯合艦隊。
問題是。日本海軍,特別是大本營海軍部一直認為帝國攻打達沃港地目的是要拔除日本在南洋地區的據點,切斷日本前往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