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南大西洋上的作戰行動;第六艦隊則在非洲西部海岸,歐洲海域與地中海活動;第八艦隊部署在北大西洋,負責協助英國海軍對付德國艦隊,並且保護北大西洋的海上航線。
因此,第41艦隊是南大西洋上的艦隊。
當然,實際情況並不是如此。到了諾福克之後,金凱德才知道,第41艦隊是當時美國海軍最強大的艦隊,其主力就是兩艘剛剛完成了基礎訓練的“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而且,該艦隊將被立即派往太平洋戰場。
隨後的事情就沒有什麼秘密可言了。
離開諾福克之後,第41艦隊直奔巴拿馬運河,進入太平洋之後,其番號暫時變為第11艦隊。
按照金凱德最初收到的命令,第11艦隊將首先前往珍珠港。
只是,在他率領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就收到了尼米茲上將發來的電報,讓他立即率領艦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西南太平洋戰區,並且聽從戈姆利將軍的指揮。
此時,尼米茲已經根據種種跡象判斷出,大明帝國海軍很有可能暫時擱置攻打關島的作戰行動,首先向西南太平洋用兵,等到其艦隊實力恢復之後,再出兵關島,從而在兩條展現上向美國海軍施加壓力。
以當時的情況,尼米茲根本不敢低估帝國海軍與帝國海軍陸戰隊的實力。
在兩個方向上同時發動兩場登陸戰役的難度並不小,可是帝國海軍在此之前已經在日本本土進行了嘗試。另外,帝國的戰爭動員已經全面展開,海軍實力在一年內激增近百分之五十,陸戰隊的擴軍速度更是快得驚人。
相反,美國與美國海軍卻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
如果在兩條戰線上與帝國海軍作戰,美國海軍將難以支撐。
在此情況下,尼米茲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金凱德率領的第31艦隊的身上(非常巧合,交手的兩支艦隊在各自海軍中的編號都是31)。
如果能夠在西南太平洋上幹掉對手的兩艘戰列艦,並且儘量保證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不受到嚴重損傷,那麼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太平洋艦隊至少還有兩艘戰列艦可以調動,從而避免在戰略上完全陷入被動。
最重要的是,只要能夠打掉對方的那兩艘戰列艦,不但能夠使美國海軍暫時獲得西南太平洋上的制海權,還能遏制住帝國海軍向南邁進的步伐,同時確保在未來半年之內,美國海軍不會陷入兩線作戰的艱難處境。
可以說,尼米茲對戰略態勢的把握非常準確。關鍵就是,金凱德能否在西南太平洋上取得一次至關重要的勝利。
金凱德當時並不知道,正是尼米茲的推薦,才讓他成為了主力艦艦隊司令官,並且晉升為海軍少將。
當時,美國海軍中的大部分將領仍然不相信快速戰列艦能夠在海戰中發揮決定作用。
說白了,在很多美國海軍將領的眼中,快速戰列艦就是加強版的戰列巡洋艦,而美國又是唯一沒有發展戰列巡洋艦的國家(上次世界大戰結束前曾經計劃建造戰列巡洋艦,後來隨著《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生效,美國海軍正在建造的幾艘戰列巡洋艦全部被銷燬)。另外,美國海軍的戰列艦一直不太重視速度。
這些都反映出了美國海軍中一些高階將領對快速戰列艦的偏見。
當時,尼米茲需要一個重視快速戰列艦,而且懂得快速戰列艦戰術使用方法的將領。毫無疑問,那個在羅馬擔任海軍武官的上校就是最理想的人選。
只不過,尼米茲的器重在很大的程度上並沒有讓金凱德獲得真正的“實惠”。
第七卷 滴血珍珠 第三十一章 … 自露馬腳
艦隊進入太平洋海域後,麻煩就不斷的到來。
金凱德首先遇到了當初帝國海軍快速戰鬥群也遇到過的麻煩,即官兵訓練不到位!
雖然美國海軍與帝國海軍一樣,在戰艦的建造工作完成到百分之五十左右,也就是艦體已經完工,開始安裝各種裝置的時候,海軍官兵就要進入造船廠,開始熟悉各自的崗位,並且與造船廠的工人配合瞭解戰艦的結構。但是這根本不能保證戰艦在服役之後就能立即形成戰鬥力。
和平時期,戰艦一般要等到服役半年之後才能形成戰鬥力。
即便是在戰爭時期,戰艦在服役之後也至少需要一個月到三個月的訓練時間,才能形成戰鬥力。
緊張的戰事讓兩艘“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不可能在後方訓練。
一路上,金凱德不得不加強各方面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