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2 / 4)

小說:巨浪 作者:

會做出第二種選擇。

羅清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帝國海軍的精神,只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完成轉向之後,為了掩護第14艦隊受損的戰艦離開戰場,第11艦隊沒有繼續與敵人拉開距離。顯然,在近距離炮戰中,第11艦隊的優勢很難發揮出來。

無畏艦問世之後,帝國海軍,英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分別代表了三個流派。

其中,英國海軍比較強調戰艦的火力與速度,美國海軍則一直重視戰艦的火力與防護,帝國海軍則力求平衡這三項主要效能。

因此,美國海軍戰列艦的速度一直都不是很快。

同樣的,美國戰列艦的防護能力並不比帝國海軍戰列艦的差,而火力則有所超越。

比如,與“庫葉島”級戰列艦同時代的“賓夕法尼亞”級戰列艦裝備有十二門主炮,而“庫葉島”級只有九門主炮。兩者的防護相當,前者的速度只有二十一節,而後者的速度達到了二十四節。

也就是說,帝國海軍為了提高戰列艦的速度,往往會損失一些火力。

另外,美國在海軍主力艦主炮的製造技術方面也僅次於帝國,而且是西方國家中第一個重視以遠戰為主的重型穿甲彈的國家。萬幸的是,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裡只有兩艘“科羅拉多”級裝備了十六英寸主炮,而且還是老式型號,無法使用重型穿甲彈。

隨著距離拉近。在一萬米以內地炮戰中。即便是十四英寸穿甲彈也能對“黃河”號,以及四艘“皇帝”級戰列艦構成巨大地威脅。從後來地實戰資料看。美國海軍使用地十四英寸穿甲彈要比日本海軍地同口徑穿甲彈地威力高出大概百分之十五。

顯然。美國太平洋艦隊地指揮官很清楚眼前地形勢。也知道第11艦隊那五艘戰列艦地優勢在哪。如果交戰距離過遠。太平洋艦隊對第11艦隊幾乎沒有威脅。相反。即便在二萬六千米地距離上。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也能輕易砸穿美國戰列艦地水平裝甲。而在一萬八千米地距離上。四百毫米標準穿甲彈都能打穿美國戰列艦地水平裝甲。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太平洋艦隊必須縮短交戰距離。即便為此損失幾艘戰列艦。

實際情況也正是如此。在交戰距離縮短到一萬米之前。第11艦隊至少讓二艘美國戰列艦退出了戰鬥。同時讓另外三艘美國戰列艦損失了部分主炮火力。

由此可見。經過一年多地磨練。四艘“皇帝”級戰列艦上地官兵已經不再是新兵了。

問題是。戰鬥打到這個地步。雙方要付出地代價都不會小到哪裡去。

按照一般的情況,當雙方的損失都達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後。雙方的指揮官肯定會有一個首先做出撤退的選擇,而另外一個在艦隊損失嚴重的情況下,也不會下令追擊。而會鳴金收兵。

現在就是看誰首先付出更慘重地代價。

炮戰從十一點二十五分打到了凌晨一點三十八分,到此,雙方都已筋疲力盡。

從第11艦隊發回的戰報看,五艘戰列艦全部受損,其中“黃河”號與“宣宗”號的情況最為嚴重,“黃河”號還在凌晨零點三十二分地時候撤出了戰鬥。“宣宗”號則在凌晨一點十一分的時候離開了戰場。當然,另外三艘戰列艦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太祖”號丟了一座炮塔,“仁宗”號有四門主炮啞火,“太宗”號不但丟了一座炮塔,還被打斷了一根菸囪,正在苦苦支撐。

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情況也差不多。至少有五艘戰列艦在凌晨一點之前陸續撤出了戰鬥,“太宗”號還觀察到其中一艘戰列艦在撤退之後發聲了大爆炸,並且很有可能在爆炸之後沉沒。另外三艘美國戰列艦都捱了不少的炮彈。其中可以辨認的“科羅拉多”號至少被打掉了兩座炮塔。

最終。雙方地指揮官幾乎同時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災難也就在這個時候發生了。

據戰後從美國獲得的戰鬥記錄,一點四十一分。“加利福尼亞”號戰列艦在撤退前朝“太宗”號打出了最後一輪齊射,而且只有七門主炮的齊射。結果,這輪齊射有二枚十四英寸穿甲彈打中了“太宗”號,其中一枚直接命中了司令塔!當時,交戰距離為一萬一千八百米。按理說,在這個距離上,“太宗”號司令塔厚達四百毫米的裝甲應該能夠擋住十四英寸穿甲彈,可是彈著點正好在司令塔右舷舷窗處!

結果是誰也不想接受的。

包括羅清遠在內,第11艦隊(應該是第一艦隊)司令部的二十多名高階軍官全部陣亡。司令艦橋內,只有一名少尉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