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仗隊伍招搖過市,穿過十里長街,方應物被抬到了城北宛平縣衙署。前任孫知縣早已等候多時了,兩人見了面,互相行禮,然後交接大印,從現在起宛平縣知縣就正式姓方了。
孫知縣早就提前搬出了衙署,昨夜是住在附近客店裡的,所以方應物今天就能直接入住縣衙。
從前衙到後衙,全都已經徹底打掃並清洗的乾乾淨淨,不須方應物操心什麼。不過方應物還是擔心初來乍到的太忙亂,故而先隻身上任,等一切妥當了,家屬隨後兩天再到。
隨著孫知縣退出縣衙,方應物就是此地的新主人了。他接到知縣大印後,便坐在大堂,用力一拍驚堂木,傳令升堂。
登時滿衙胥吏都上前來參見新上官,地位高、資格老的胥吏站在堂中,地位差的就往下排,一直排到堂前院中。
不多時,方應物眼前就滿滿的都是人了,左右一聲呼喝,所有胥吏便嘩啦啦的齊齊跪倒拜見。這儀式有個名字,叫做排衙,堪稱是地方官最虛榮的時刻之一,京官是享受不到這種爽感的。
婁天化站在方應物邊上,拿著名冊一一點名,被點到的就答應一聲。宛平縣從規格上說是個大縣,在編經制胥吏不過五十來人,分為三班六房,也就是快、壯、皂三班,以及吏戶禮兵刑工六房。至於不在編的臨時工就更多了,若全來後只怕這院子就站不下了。
點名歸點名,但方應物一時半會兒的當然記不清這許多人,只是暗暗用心記住幾個頭目級別的司吏和班頭。
點名完畢,一干胥吏再次磕頭拜見,然後才散去。不過方應物將六房司吏都留了下來,開口道:“本官初來乍到,縣情多有不熟,爾等皆為本縣老吏。輪番上前來將所掌分內職事細細稟報。”
六人都是衙門老人,對此早有心理準備,此時便一起應聲道:“大老爺有令,敢不從命!”
新官上任後藉故問事,回答稍有不慎要挨板子,這種三把火路數早就老套了,只是不知道這位方大老爺是真想問政還是想故意找茬。
方應物用手指點著戶房司吏李言道:“一縣之政。錢糧極為緊要,先由你說起。”李言便上前一步,從袖中抽出一疊紙箋,開始稟報情況。
方知縣靜坐不動,目光一直遠眺著堂前的戒石,看在別人眼裡。也不知道他到底聽進去沒有。
過了片刻,方知縣忽然一抬手,“停!這裡數目不太對,三百四十五加上一百二十六怎麼會是四百七十?你取整了罷?”
李言駭然道:“大老爺英明,果真少了一兩!”他駭然的不是自己算的不準確,而是新知縣隨隨便便就能聽出這個數字不準,沒見過讀書人還有這等本事?
方應物並沒有藉故找茬。很大度的揮手道:“無妨,只是稍有誤差而已,不過錢糧之事最為緊要,能少些疏漏還是少一些的好!”
幾名老吏相互對視一眼,見微知著,這位新知縣雖然年輕,但看起來是個不好糊弄的精細人,不是隻會讀書的。
李言稟報完了時。試探性問了一句道:“目前衙門虧空著兩千五百兩......”方應物擺擺手:“本官知道了,日後便有應對。”
等六房司吏一一彙報過工作,天色就到午後了。方應物毫無倦意,見過了吏員,下面就該會一會衙役了,故而又發下話去,召各衙役班頭速速到大堂來參見。
卻說這衙役編設不像小吏齊齊整整的分成六房那麼正規。雖然也有三班衙役的設定,但還是比較隨意。若干威望高的衙役稱為班頭,每人手底下各有一班人,輪番應付各種差使。
方知縣一聲招呼。在衙的五個班頭都上了大堂來拜見,這五個人很湊巧的分別姓關、張、趙、馬、黃,常常被戲稱為五虎上將。
“五虎上將”都知道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道理,所以表現很拘謹,不敢太過於隨便,生怕惹了新來的知縣不痛快,平白挨一通板子。
方應物高居公案上,面無表情,重重咳嗽一聲開口道:“本官明日要出衙辦事,左右需要有人隨從同去,你們誰去?”
大多數衙門裡的班頭都是人精,遇到奇怪的事習慣性先在肚子裡轉一轉——比如這新知縣上任後不先在縣衙裡熟悉情況,卻要跑出去辦事,這就很奇怪。
但也有反應速度快的,當中一人立刻上前一步站出來,對方應物道:“小的張貴,願追隨大老爺左右!”
其餘四個人見狀紛紛暗罵自己一聲,這情況分明就是新縣尊對衙役不熟悉,所以才沒有直接點將,而是詢問“誰願同去”。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