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天外有天(2 / 3)

小說:大明官 作者:隨輕風去

手的行為,豈能不為天子所知?

所以為此選了表現突出的方應物作為施刑物件,更別說可能還有方應物的死敵梁芳進讒言。而且事後宮中可以宣稱,是方應物不安分,蓄意挑動大臣舉事,嚴責以儆效尤,這樣以後君臣兩邊都有臺階下。

不過此刻一切理性分析在狂熱名望面前都是個屁!說一千,道一萬,廷杖為什麼不打在自己身上!

在眾人羨慕嫉妒恨的視野中,官軍氣勢洶洶的接近了方應物,然後......擦身而過。

官軍們彷彿掠過低空的飛燕,但並不停留在地面上;方應物明明像礁石一樣擋住了官軍去路,卻連一點小小的浪花也沒有激起來。

方應物睜開眼睛,臉色充滿了迷茫和詫異,雙手無力的在空氣中揮舞了幾下,又默默地放下來。

驀然回首,又見這兩列官軍繼續前進,從午門的左右掖門穿出,一直到了午門外才立定站好。

不僅僅是百官。連方應物也需要一個答案了。難道只是午門當值官軍換班,卻叫眾人自作多情了一次?可是先前有人呼喝“奉旨準備行刑”又做何解?

當所有人都翹首南望午門時,東邊左順門又有響動。八個侍衛官軍緩緩從門中出來,另外還有一大二小三名太監壓陣,再細看這大太監卻是四大巨頭之一的覃昌!

不過八名出自錦衣衛的侍衛官軍也好。覃昌太監也好,此時都不是最醒目的,沒人去關注他們。

因為八名錦衣衛官軍當中,有人被押著一起出來,這才是最醒目的存在!

此人四旬左右歲數,端的是劍眉星目、風致高標。矗立在太監、官軍之中竟是如此的卓爾不群,引得左順門外眾人像是著了魔似的齊齊驚呼一聲:“方學士?”

看這架勢,誰還能想不到行刑的物件是誰?先前出現的兩列官軍大概只是前導,先在午門外準備場地的,畢竟午門外才是對大臣施刑的官方場合。

原來這一切都是替方學士準備的?莫非方學士要像先賢翰林四諫那樣。得到廷杖的光榮?

劉棉花驚愕的望著從左順門殺出來,一露面便奪去全場風頭的好親家。他到底犯了什麼滔天大罪,能讓天子在關鍵時候,放著左順門外“悖逆”大臣們不管不顧,卻先來杖責他?

方應物已經很能搶風頭了,方清之怎麼比方應物還能搶風頭?簡直是有其子必有其父!

這不可能!劉棉花不能置信的在心中大吼。今天的主題是爭國本之事,是為了太子與奸邪相鬥,方清之作為特殊的東宮官員。正常情況下為了避嫌是不該摻乎進來的!

還是那句話,國本之事百官皆可以爭,唯有東宮不可爭!方清之先前出現時的態度說明他明白這一點。所以方清之應該是謹言慎行的,那為什麼還會被押出來廷杖?

天子要打方應物都可以理解,但莫名其妙的打方清之實在令劉次輔想不通!世間只有子代父罪的道理,哪有父代子罪的道理!

如梗在咽的某次輔大學士不顧禮節體統,上前捉住了太監覃昌,問道:“方學士所犯何事。乃至於要押出午門問罪?”

今天的過程,覃昌大部分都目睹了。他本人也是非常精細的人,故而對劉次輔的心思能揣摩出*分來。明白劉次輔的意圖就更能理解劉次輔為何失態。

是以覃太監並沒有怪罪劉棉花的無禮,反而耐心解釋道:“殿內梁芳進言,請皇爺對爾等動粗清理。要先遣出侍衛官軍左順門,再派傳令太監調外面另一支親軍自午門入,兩面夾擊將爾等圍攻驅散。”

劉棉花茫然反問道:“那便如何?”

覃太監又答道:“皇爺本來準了梁芳所言,但方學士又出面力諫,堵在殿門口拼死勸阻,甚至說了些很尖利不中聽的話。

進退不得的皇爺大怒,質問方學士滿口聖賢道理,敢不敢以身代責,方學士也很硬氣的接了下來,只求陛下不要降罪於百官。”

原來如此,劉棉花手一軟,鬆開了覃昌。

百官為了國本舉事,其實並沒有方清之說話的地方。方清之作為東宮屬官,為了避嫌只能低調收聲,以免招來熱衷富貴的評議。

但當天子派方清之“招安”不成,下定決心要武力清場時,方清之就能為了讓群臣免遭羞辱和懲罰而進諫......然後近水樓臺先廷杖了。

有詩云,滿目荒唐皆是夢,一場辛苦為誰忙。劉棉花閉目潸然淚下,喃喃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外有天乎?”

自己費盡心思挺到最後,天子已經開始下旨動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