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到次日,方應物睡醒後便宛如大病初癒的樣子,懶洋洋的根本不想動彈,然後又在家裡胡亂消磨了一天。再次日,方應物才覺得緩過勁來,閒坐在庭院樹蔭底下喝茶,腦中則下意識琢磨著當前形勢。
琢磨來琢磨去,方應物便啞然失笑,自己還真是勞碌命,不知不覺又開始費這個腦筋了。
國家大事肉食者謀之,自己還是先管好自己的家事罷!成親已經提上日程,方家這邊應該修葺屋舍院落,另外要籌備嫁妝了——對方可是宰輔家的千金閨閣,斷斷不能委屈的。
又想了一會兒,方應物突然記起自己還沒有像父親稟報,這等大事自然要讓一家之主來安排。不過此時父親大人已經出門了,只能等他晚間回來再說。
於是乎方應物陷入了一個難得的閒散時刻,但卻無福享受,只覺得渾身癢癢的。正當此時,忽然門子來稟報道:“姚謙姚先生來了!”
正在無聊的方應物連忙把人請進來說話。卻說這姚先生也是浙江人氏,做著儒商行當,七年前在京城開了忠義書坊,在方應物提點下刊刻八股文選集小小的發了家。
此後姚先生一直與方家往來不斷,又在四年前時想著做關外的生意,於是方應物便介紹了汪太監與他。有了這塊招牌,姚謙近幾年的皮毛、藥材生意甚是紅火,在京城也算得上一號大商家了。
雖然買賣越做越大,但姚謙沒有忘本的意思,平日裡與方家沒斷過聯絡,逢年過節的必然來拜望方應物。
今天則是聽說方應物從江南迴來,便來登門走動。方應物與姚先生相識七八年,也是熟慣的,見了面便打趣道:“今天什麼大風把姚財主刮來了?”
姚謙答道:“聽說方家門庭若市,今日便前來親見,實在名不虛傳!”
門庭若市這個詞。是用來比喻登門的人非常多,像是鬧市一樣。所以方應物很莫名其妙了,他們家這兩日哪有人來?於是便問道:“這兩日本府沒什麼人來拜訪,何來門庭若市之說?”
姚謙笑道:“方賢弟去門外一看便知!當真是門庭若市。”
方應物按捺不住好奇。便起身來到大門處。又走到外面門洞裡,往衚衕裡探頭探腦的張望幾眼,登時目瞪口呆。
只見得門外衚衕裡,端的是熱鬧非凡,兩排牆根底下已經佔滿了各色小販。再細細看,有賣時興瓜果的,有賣乾果零嘴兒的,有賣點心的,還有賣水的,連賣筆墨紙硯的都有。
“這是怎麼回事?”方應物愕然問道。
前幾天方家門前像是土地廟似的。燒香拜佛之人絡繹不絕,怎的兩天沒出來,門前又變成了小市場?用門庭若市四個字,真是實至名歸。
方應物走下臺階,正要找人質問。卻聽到幾句議論傳進耳朵裡面:“聽說方家大老爺要署理國子監了!國朝素來重養士,於今國子監中有監生萬餘人。
就算十個裡面只來一個攀方家大老爺,那也是一千多人的買賣,若帶有僮僕,人數就更多了。來拜訪方大老爺的監生,肯定絕不會小氣,我等守在這裡三五天。買賣能比的上別處十天了!”
方應物無語,當年父親選了這處宅院,首先圖的就是地方安靜,距離皇城又不甚遠。但今天這個樣子,哪裡又有文人欣賞的靜謐雅緻了?
半晌過後,方應物才長嘆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家父出任國子監祭酒才有風聲兩天,民眾便已知曉,精通小道訊息的政治家果然都在民間啊。”
方應物搖搖頭。往家裡面走,卻被姚謙一把拉住,“方賢弟回了京,今日我來做東道,找家酒樓喝酒去。”
方應物懶洋洋的說:“何必外出,不如就在家裡。”姚謙卻道:“可是有事情要求到你了!”
方應物笑道:“什麼求不求的?有話但講!”
姚謙便愁眉苦臉的答道:“你也知道,這幾年做起了關外的買賣,咱們在京城開的鋪面也極大,人參藥材皮毛這些貨色,都是質地上好的。不但行銷京城,還行商往南邊販運,這且不提。
只說昨日,有宮裡太監找到鋪上,說是要採辦大批貨物。如果給價差不多,亦或略略短些,我也就忍了。
但那採買太監意欲取走價值三萬兩的各色貨物,卻只肯給價五千兩,明天就要辦了,這叫我如何承擔得起?我這兩年雖然也攢下了一筆傢俬,但哪裡受得住這樣的鉅虧?”
方應物疑惑道:“我不是給你介紹過汪太監麼?”
姚謙又答道:“汪太監遠在薊鎮,如何來得及撐腰?況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