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說湖廣那邊良田土地還多得很,這些年也不斷墾拓,如今糧米產量急劇增長,原來諺語是蘇松熟,現在則有湖廣熟的說法了!
如今蘇州府糧米吃緊,而湖廣米漸有富餘。而你們這樣的商家,是否可以遣人趕赴湖廣那邊買米,然後沿江而下,送到瓜洲水次倉?”
所謂水次倉,就是運河沿岸建造的糧倉,各地需要交納漕糧的,都只需要將糧米運到指定的水次倉。然後來年開春後,再由運軍負責用漕船運往北方京師。
蘇州府百姓交納稅糧,則需從本鄉一直將糧食運到長江北邊瓜洲的水次倉。糧米入了倉,從倉吏那裡領到回票,便算完納賦稅了。
雖然運糧數百里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總比宣德朝之前,從蘇州府運送到北方京師要舒服多了......
眾人再次面面相覷,方欽差這是什麼意思?是想叫他們這種商人,去湖廣買了糧米,然後當成稅糧繳納了?
那這行為和捐獻有什麼兩樣,他們又能有什麼好處?商人無利不起早,誰也不願長期做這種純賠錢的事情。
“當然不止於此!運湖廣米到水次倉,領到了回票後,再拿回蘇州府,就可以折抵賦稅!
也就是說,可以將這些倉米回票拿到市場上販賣。無論是誰,只要拿著倉米回票,便可以在衙門裡抵消自家賦稅!”
眾人齊齊“咦”了一聲,這法子似乎是可行的,又仔細想想,這裡面似乎真有新的商機。
眾所周知,交糧米這種實物稅是件很麻煩的事情,若有大戶人家充當糧長,輪到負責本鄉里賦稅,那簡直是艱苦異常的。不但糧米難以湊齊,長途跋涉更是一場災難。
如果購買特殊回票,便可折抵掉相應的賦稅,那肯定會受到不少嫌交稅麻煩但又不缺現銀的人家歡迎。
比起遠赴水次倉繳納糧米的苦差,只要這種特殊回票能抵消稅糧,哪怕加錢收購也是值得的!出錢買一個省心,對有點閒錢的人家而言何樂不為!
最後眾人斷定,如果有靠譜的大臣背書並推動,這一套商業模式確實是非常可行的。
但也不是沒風險,最大的風險其實就在於政策方面,一旦朝令夕改,很容易就血本無歸。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看推動此事的官員靠譜不靠譜,夠不夠強力。
見眾人不說話,方應物也不著急,自顧自的優哉遊哉品茶。他就沒想著今天一定促成,只是藉機吹吹風,讓訊息傳播一下而已。
如果反響不錯,下面再進一步考慮細節。當然,蘇州府錢糧癥結不止這一個方面,還有很多種問題需要解決或者緩和。
想至此,方應物忍不住嘆一口氣,千鈞重擔在肩頭,自己任重而道遠啊。
這時候,忽然有門口雜役來稟報:“方老爺!府衙那邊差了個小吏,說是有事情要宣告。”
方應物揮揮手放他進來,卻見這小吏上了堂後,先環顧四周看了看幾位員外,然後才對方應物行禮道:“方大人在上,小的前來此處,是奉了府衙那邊的命令,就公館之事與方大人說一說。”
“這有什麼可說的?”方應物皺眉道。
那小吏戰戰兢兢的答道:“公館佔地較廣,方大人一行人數目不多,用不到這許多地方,未免鋪張靡費了些。故而府衙決定另尋一處地方,安排方大人移駐別處。”
方應物勃然大怒,這種說法與將他從公館驅逐出去有什麼兩樣?誰能受得了這種恥辱?特別是在座還有如此多外人當面。
其他員外聽到府衙的要求,頓時也心驚膽戰起來。他們搬到公館街,就是衝著方應物來的,若方應物離開了,哪公館街還有什麼意義?他們搬遷聚居到這裡,已經是非常折騰了一遍,可真再也折騰不起了!
還有膽小的人已經在心裡計較起來,這方應物要連這都吃不住,那用理性來分析,此人只怕也穩不了、靠不住。
砰!方應物狠狠拍案,震得茶盅叮噹作響。“本官住進之前,公館也是閒置著,難道就不浪費?怎麼本官住進來之後,就成了浪費?”
那小吏硬著頭皮,勉強開口回話道:“公館不會閒置,自有他人入住。”
方應物怒極而笑,嘿嘿幾聲才道:“如今蘇州府內,還有誰比本官這欽差更夠資格入駐公館?”
小吏默然不語。
ps:
三更,號稱萬字,趕在12點前又做到了!明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