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座船行到杭州城,運河算是到了盡頭,方應物依舊沒有入城,然後從這裡向西轉入新安江。
此時正值一年當中草木最茂盛的時刻,方應物嫌艙中悶熱,將座椅搬到了甲板上,看著兩岸山清水秀鬱鬱蔥蔥的風景。
當初他就是沿著這條路,順流直下從偏遠的淳安縣走向了多彩多姿的大世界,今天又逆流而上回來了。
約莫兩日後抵達嚴州府界,卻見岸邊碼頭上站立著百十來人,王英眺望了一番,稟報道:“八成是來迎接的。”
方應物不禁一陣恍惚。七年前商相公致仕回鄉,同樣就是在這個地方,他站在岸上迎接人群裡,不停地琢磨如何出人頭地......往事歷歷在目,但今天卻是別人來迎接自己了。
方應物這次差遣地點屬於嚴州府淳安縣,所以嚴州府方面不同於別處,出於公事也要認真迎接,知府都親自出來了。
當年在府試放了方應物一馬的朱知府早已離任,就是淳安縣的汪知縣也不在了,不知遷轉到了什麼地方,只能說是物是人非。
上岸,行禮,問候,寒暄,感慨......一切彷彿按照看不見的劇本進行。然後方欽差與知府回到船上,一邊閒談一邊繼續前行。
又兩日後,方應物終於回到了闊別四年的淳安縣,進駐縣衙官舍。因為有差遣在身,公事未盡不敢徇私,所以方欽差不便直接回上花溪村,要先完成王命。
還是上岸,行禮,問候,寒暄,感慨......更讓方欽差忍俊不禁的是,有若干縣學生員代表出面拜見自己。口中對自己稱為前輩。
這些士子大都與他方應物歲數差不多,甚至還看到了當年的縣學同窗。科舉之道,達者為先,方應物無可奈何。只能按著習俗擺出前輩架子,著實對“晚輩”勉勵了幾句。
沐浴齋戒,方欽差渡過青溪,來到縣南仁壽鄉。商輅依舊居住在偏僻山腳下的倦居書院裡,附近百姓聽說朝廷來人慰問商相公,紛紛聚集在書院門外觀看。
在儀仗掩映下,方應物手持誥表,邁步進了倦居書院大門。然後就看到商相公被簇擁著迎面而來,朝著代表天子的自己行禮,或者說朝著誥錶行禮。
方應物不願看著年已古稀的老師浪費體力。也不想在繁文縟節的公事上浪費時間,便開啟誥表唸了起來。此後商輅再次行禮謝恩,收了誥表。
到此公事禮儀完畢,方應物搶先上前扶起了商輅,然後反過來恭恭敬敬的行禮。再唏噓不已的說:“數年不見。老師已然鬚髮全白,學生只恨不能侍奉左右。”
商輅灑脫一笑,指了指堂中,“如今你也是朝廷使節,進屋坐著說話。”
在堂上坐定,書院中學童來上了茶水。商輅又萬分感慨的說:“古人云,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今日感慨尤甚。初見時你只是少年童生,孜孜於學業文章,今日再見已成方面欽使、朝廷棟樑,吾輩後續有人矣。”
方應物謙虛道:“受老師恩惠良多,無以為報。早晚還要聆聽教誨。”
方應物這倒不是假話,當初要不是商輅幫他補習,文章不至於太爛,層層考試時哪有那麼容易矇混過關;而且剛出道時,動輒打著商相公關門弟子的旗號。刷聲望時佔了很大的便宜。
商輅嘆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你還是如日初升意氣風發的時候,老夫不能教導你什麼了。”
隨後商輅反過來向方應物詢問了若干故人近況,以及一些朝廷的事情。不知不覺一個多時辰過去了,商輅臉上現出疲憊之色。
方應物暗暗嘆息,當七年前商相公回鄉時雖然年事已高但也神采奕奕,終日讀書閒談也不曾疲倦,如今卻有老態龍鍾之像了。
真不知道自己這次再離開淳安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見面?念及此,方應物既想多呆一會兒,又擔心讓商輅累到,一時不知如何是好,略略糾結了片刻。
商輅看出了方應物的心思,笑道:“你休要為老夫介懷,老夫此生無憾,還有什麼放不下的?不要做小兒女態!”
方應物搖頭苦笑,“是學生多想了。”
三元及第,位極人臣,全身而退,名垂青史,兒孫滿堂,國家太平......作為一個讀書人,商老師這輩子確實沒有什麼遺憾,是非常完美的一生。
商輅又提起別的事情:“前番你曾來書信,說是尚未取字,請老夫費心,如今老夫倒是有兩個字。”
方應物連忙問道:“願聞其詳。”
商輅撫須道:“我看就是其道兩個字,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