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方欽差帶著兩個長隨微服出行,晃晃悠悠的來到望江樓,直接上了三樓臨窗位置,叫了酒菜便慢慢吃起來。
這些日子,方欽差時不時的到望江樓來。這並非是因為此處酒食美味,他方應物在這方面沒有太多講究;
也不是因為這裡與著名歷史人物唐伯虎有關,他方應物自己就已經是個大名人了,還用在乎別人是不是名人?
亦不是因為這裡風光好,再好的風光也經不起三天兩頭的來看;更不是因為主人家唐廣德好客,他方應物還不缺這點銀子。
最大的原因就是,這裡地處繁華交匯之處,而唐廣德又喜歡附庸風雅的招徠讀書人,所以望江樓裡士人多,氣氛熱鬧。
蘇州府讀書人扎堆後便愛高談闊論、揮斥方遒,無所不敢言。方應物坐在旁邊,就可以聽到很多議論,對於掌握輿情動態很有幫助。想來想去,沒有什麼比這更簡單的法子了。
望江樓的東家唐廣德對方應物的態度一直很熱情,雖然方欽差有成為蘇州士人公敵的趨勢,按理說他唐廣德應該與方應物劃清界限;
但他更聽說了方應物與大宗師商良臣關係密切,恰好他兒子唐寅這一年要考秀才......所以人性戰勝了良心,唐廣德便很積極地配合方應物一切要求。
每次方應物來到望江樓,必然有屏風圍擋,專人侍候。這將方應物阻擋在別人視線之外,而別人的議論聲卻能一字不差的傳入方應物耳朵裡。
就算方應物不在時,唐廣德員外聽到了什麼動靜,必然也會讓方應物知道。
今天方應物仍舊隔著屏風,聽著外面聲音,排除掉一些行酒令、唱小曲的雜音,倒也聽到幾句議論——
“你們聽說了麼?前日府臺李太守為民請命。去了欽差公館面見方欽差。他請求朝廷體諒民生疾苦,減免本府賦稅,但欽差不許。”
“李府臺真乃慈心惠民父母官也,可恨朝廷中小人當道。李府臺只能屈居地方,不過這也是我蘇州府的福氣!”
“還聽說李太守為了此事,兩次遭到欽差斥責,其中委屈難以言表吶,在下也深為李太守抱不平。”
王英和方應石一左一右陪在方應物身邊,耳聞議論後皆有憤憤不平之色,恨恨道:“李知府分明沽名釣譽之徒,但在這世道偏生能得逞!”
兩人能不氣憤麼?自家秋哥兒向來只有拿別人刷聲望的份兒,何曾被別人刷過聲望?就好像一個人佔慣了便宜後,再被別人佔便宜就很難忍了!
方應物這當事人倒是不動聲色。只嘆道:“此乃意料之中的,若無這等好處,那李知府怎會拒絕與我合作?
再說了,高處不勝寒,越往上走越會遇到這種事情的。你要沒有地位。誰有興趣拿你來刷聲望?”
午時用完膳食,方應物抹抹嘴便離開望江樓。回到公館正要去午睡,卻見四個有品級的隨員齊聚大堂,彷彿是等候著自己。
方欽差便只得上了堂,待眾人行過禮後,便對眾人詢問道:“諸君有話要與本官說道?”
然後有個姓張的隨員開口道:“蘇州這地方有一點與別處不同,倒是與京師類似。此處人口活躍,讀書人也密集,動輒傳言紛擾、輿情洶洶。
例如今上未大婚時,在蘇州府有傳言說宮中要選秀,一時間全城沸騰、百姓紛紛嫁女,不知釀成多少悲劇。
今日有關大人劫富濟公之傳言。亦是滿城風雨,據說烈度不亞於當年謠傳選秀時。富家大戶無不驚懼,深恐一夜破家。
面對此情,大人為何還穩如泰山?屬下以為,還請大人儘快出榜諭民。明示真意,以正視聽,以穩人心。”
方應物淡淡的說:“謠言止於智者,周公尚有恐懼流言日,本官身正不怕影子斜,清者自清,不屑於去解釋什麼!”
眾隨員彼此對視一眼,還是由那張姓隨員苦口婆心的說:“大人之言本意不錯,但天下多是愚夫愚婦,智者百不有一!
聖人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大人雖貴為欽差,還是出面解釋一二為好,定可收撥雲見日之功。”
方應物慢慢喝了一口茶,悠悠嘆道:“詩云,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諸君不必多言,本官自有計較。”
眾僚屬對視一眼,無可奈何的告辭退下,他們已經盡到了下屬的義務,上司聽不聽那是上司的事情。
但孔目蔡甫卻故意慢了一步,拖拖拉拉的在屋中沒有離去,方應物皺眉問道:“你有話要說?”
蔡孔目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