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太坑爹了,他哪有本事能把所有名人的字號全部記住?楊廷和這個級別的,可能還有點印象,再差一點的就難說了。
“謙齋公旁邊那個呢?”方應物只好又低聲下氣的問,參與群聊的父親已經因為被他屢屢打斷而有點不耐煩了。
方清之旁邊的楊廷和側過頭,主動答道:“賢侄對見識大人物有興趣?那是少詹事、東宮講官洛陽公。”
方應物擦擦汗,總算聽懂了,這個洛陽公就是劉健嘛,劉健是洛陽公,用地名稱呼起來自然就是劉洛陽或者洛陽公。上輩子搞研究看材料時,洛陽公這個稱呼實在有點怪怪的,所以印象深刻。
方應物當然不會蠢到再問詹事府少詹事怎麼跑到翰林院來參加公宴,詹事府本來就是翰林院關聯衙門。
翰林院畢竟品級太低,翰林們到五品就升不上去了,常常要掛靠到詹事府去熬級別。所以東宮詹事府官員和翰林院視為一體,都是內廷詞林官。
話說回來,這劉健是弘治到正德前期的內閣巨頭,是紙糊三閣老之後的新一代大學士,也當過首輔。方應物驚歎這第二個圈子果然不一般,能和劉健比肩而立的肯定都是同一水準的大人物。
方應物頓時來了興趣,與楊廷和套近乎道:“楊前輩,洛陽公旁邊那一位是......”
楊廷和難得在翰林圈子裡遇到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的,便很有耐心的指點晚輩道:“那位是你的省同鄉,正五品左庶子謝餘姚。”
方應物瞭然,原來這位是謝遷,也是ri後的閣老,主要活動期差不多與劉健同期,但更年輕,經歷的時間也久一點。
他的確厲害,是成化十一年的狀元,如今與自己父親年紀相彷彿,但已經是正五品左庶子,算是詞臣裡的高位了,難怪ri後四十多歲便順利入閣。
不過方應物撇撇嘴,心裡不太喜歡此人。上次父親入獄,此人身為本省同鄉,又是翰林前輩,卻無動於衷不發一言,實在叫方應物齒冷。
閒話不提,如果說第一個圈子是現任閣老圈子,那第二個圈子看起來是最有人望的候補閣老圈子。
明代頗有幾個有名的內閣三人組合,比如正統朝的三楊,比如成化朝的紙糊三閣老,還有就是今後弘治朝的劉健、謝遷、李東陽組合。
方應物忍不住想到,劉健、謝遷都認出來了,那李東陽在哪裡?
楊廷和不太明白方應物怎麼會突然提起李東陽,指著另一個圈子道:“站在吳匏庵公旁邊,白麵瘦臉的那一位就是李西涯公了。”
這又是第三個圈子了,方應物有點納悶,李東陽怎麼跑到這邊去了?
吳匏庵他知道,蘇州狀元吳寬,官場蘇州幫復興的領袖人物,也是文壇大家級別的人物,在蘇州府時已經耳熟能詳了。
李東陽怎麼和吳寬這一幫子混在一起了,這個圈子明顯不如第二個圈子生猛啊。
楊廷和又想起什麼,指點道:“與李西涯對面的人是王鏊,可能與你們淳安商相公有誤會,你注意為好。”
關於王鏊的事情,前文說過,這裡不贅述,但方應物更糊塗了。吳寬、王鰲都是蘇州人,代表著當前蘇州幫復興的最高希望,在一個圈子裡正常,李東陽為何也在這個圈子,難道他不該是屬於第二個圈子裡的麼?
可惜這種問題太敏感,方應物是絕對不敢亂問的。只能旁敲側擊的說:“那邊看起來很熱鬧。”
楊廷和似笑非笑的答道:“吳匏庵公、李西涯公他們都是詞臣裡最喜好文學的人,聚在一處談詩論文當然無所顧忌、意氣飛揚。他們主持京師文壇多年,將來必成天下文壇宗師之輩,方賢侄若有佳作,可以請求指教。”
躲著李東陽還來不及呢......方應物在心裡琢磨琢磨,收回了目光。
卻說看過其它三個圈子,方應物又瞅了瞅父親和周圍的人,這算是第四個圈子了罷?而且他終於看懂了,父親所在的這個圈子,是新人菜鳥和撲街的圈子......
父親是三年前的進士,運氣好才在去年補了編修,楊廷和到現在正式身份還是庶吉士,都是詞臣裡十足十的新人菜鳥。其他人就算不是菜鳥,但只能和菜鳥一起的,那肯定是混到撲街的老前輩了。
又把幾個圈子仔細看了一遍,方應物感到今ri絕對不虛此行。現實裡的觀察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記憶,就能把未來大明朝的政治版圖看得清清楚楚、通通透透,這樣的機會有幾次?
雖然一時好像沒什麼大用,但從長遠來看,絕對受用無窮。(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