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隆的馬蹄聲,震耳欲聾。
李重九陡然間一醒,似想到什麼,當下奪馬而過,朝李淵所在的軍帳而去。
李世民,李芷婉皆在一旁,聽了李重九所言,李淵面色凝重,李世民,李芷婉二人皆露出附和贊同之色。
“此事姑且我一試吧。”李淵言畢,當即向軍帳之內走去。
當下三人陷入等待之中,幸虧李淵沒有多久已返回,他笑著言道:“樊公眼下已是急昏了頭,任何可以擊破突厥的計策,只要提出,他是一貫答允,所以此事就交給世民來辦,重九你輔助世民一二。”
“爹,我也要去。”李芷婉一旁言道。
“胡鬧!”李淵怒叱言道,“此事極為冒險,豈是你女兒家可以操弄的。”
李淵踱步於帳內,言道:“為國家之事,吾李淵自問絕不問後退,但你大兄,二兄仍在,哪裡輪到你一個女兒家出面。”
李芷婉甚堅決言道:“女兒生平之志,乃效婦好,花木蘭。”
李世民上前一步,言道:“爹,三妹她弓馬嫻熟,亦是助力,請放心,我一定護衛三娘周全。”李重九亦上前一步,言道:“請唐公放心,在下亦會護三娘毫髮無傷。”
李淵長嘆一聲,言道:“若為你娘得知,必會責我。”
聽得李淵答允,李芷婉喜出望外。
中軍大帳前。
李世民手捧一碗酒,高舉過頭頂,對著下面黑壓壓一片的甲士,言道:“明日奉命直取突厥可汗牙帳,此乃萬世銘載之盛舉,諸位滿飲一觴。”
眾人初時還好,待聽李世民說要明日要直取,突厥可汗牙帳,皆是色變。
始畢可汗所在,突厥人重兵拱衛,還有最精銳的附離軍不談,自己不過數百人,豈非送死。
李世民見眾人面有難色,停杯不飲,當下拔劍在手,言道:“如何怕了嗎?吾乃唐公之子,與汝等相較,誰尊?我尚不怕死,你們何敢惜命?”
聽李世民如此說,下方李重九與下方一眾李世民親信,率先舉臂高呼,言道:“誓取始畢人頭!”
眾軍士見李世民作色,皆是高呼,言道:“誓取始畢人頭!”
一時之間,中軍之內,數百甲士振臂齊呼。
見之一幕,樊子蓋不免有幾分忐忑,望向李淵言道:“此事唐公可有把握。”
李淵亦無甚信心,不過仍是笑道:“令君明日看小兒輩破賊吧。”
樊子蓋心思這才定了幾分。
次日天色大明。
十萬隋軍于山南平原佈陣。
隋軍佈陣,車騎並出,以車陣在外拱衛,騎兵藏於車陣之內,這也是隋軍一貫戰法。
這也是無奈騎兵比重太少,即便是邊郡,亦不過萬餘騎,不比突厥二十萬騎兵,並且還多是一人數馬。
昨日一戰之中,隋軍騎兵雖戰鬥素養較高,但是突厥遊騎人多勢眾,將隋軍騎兵全面壓制住了。
隋軍雖多是臨時徵募來的,但亦有能戰之兵,如馬邑郡王仁恭麾下四千郡兵具是精銳,昨日一戰如中流砥柱一般,支撐大局,否則隋軍早就潰敗了。
大戰在即,四周肅殺之氣,猶若實質。
李重九身著一身輕便的皮甲,身背三石弓,一柄長刀,隨著大軍緩緩行動。
胯下的突厥良驥,一左一右的晃動,摩擦著左右革囊上的摘星奪目兩弓,而裝在馬後鞍的鷲翎箭鏃,更是裝了滿滿當當六大箭囊。
二角燕尾的旌旗逶迤,鼓吹的號角一陣又復一陣。
李重九控韁來至李世民身邊,李世民,李芷婉兄妹二人面色凝重。
李世民作為數百鐵騎之統帥自不用多少,李芷婉亦是額髮上,汗水滴落,顯然亦為這數十萬大軍未戰前的煞氣,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而這時二十萬突厥騎兵亦是一併出動,聲如奔雷,左右繞行。
不同於隋軍的陣勢,遊牧民族佈陣,沒有定法,他們的戰術多是平日圍獵而來。遊騎看似頗為自由散漫,東一簇,西一堆,但聽得號令調動時,卻如疾風一般,並且突厥騎兵單兵作戰上,要勝過隋軍。
眼下隋軍正在佈陣,突厥人,自不會給隋軍立下陣腳的機會。
左右遊騎出動,斜插隋軍側翼。
一時之間,眼前是一片萬馬奔騰的場景,突厥人這馬背上的民族,在馬背上展示著各式騎技。
號角之後,聽得鳴鏑箭響,前部突厥騎兵齊聲作唇唿哨,率先衝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