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懷荒鎮上下八千多人,能做到識文斷字的。不超過三十個人,其餘的多是半桶水的本事。將來為了打破世家,對知識壟斷,就必須讓寒門出身的子弟先有文化起來。而為了讓寒門子弟快速學習文化,就不能將學識門檻放得太高,否則推廣起來十分不易。現在識文可以透過韻音循序漸進,而斷句之事,李重九自也有辦法。
當下李重九讓平平取過筆墨紙硯,在紙上草草揮就‘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幾個字。周旭認得這正是論語開篇第一句。李重九在中間標註上逗號句號的標點。事實上標點雖在清末時才出現,但是古代讀書人,為了文章的起承轉合,在文章上標上註腳,以表示讀書時的停頓,古代人將之稱為句讀(注一)。
李重九將逗號的意思,標為語意未完,語氣可停,而句號則表示意思終了。周旭聽了不由頭大如鬥,而這時錄事參軍姬川亦是入內,看了李重九的句讀之法,當下冷笑幾聲,毫不客氣言道:“君侯之法,固然妙哉,但距聖人之意遠矣。”
“怎麼說?”李重九頗有不快地問道。
當下姬川將當初與李重九辯論過的話題拿出,到底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更或還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姬川振振有聲地言道:“聖人之言,在於一心,君侯難道要強行以一己之意詮釋嗎?”
李重九正色言道:“聖人之言已經遠矣,但若是此法普行,若後人之言,我們就可以知之了。”
周旭這時聽了勉強抬起頭來,言道:“君侯之法,可省卑職數月之辛勞,不過有弊有利。”
“古往今來,沒有一項改革是容易,但我要的是,懷荒鎮人人可識字,人人可讀書,人人可知聖人之學,如此一點小的弊病,也是在所不惜。”
周旭聽了李重九這一番振奮人心的話,當下解開心結,可是姬川猶自搖了搖頭,冷言冷語言道:“聖人之學人人可知,走卒販夫也能讀論語了,那不是鴻儒滿地走,博士多如狗。好大的口氣,如此要我們何用。”
周旭當下抱拳言道:“君侯,那麼卑職事不宜遲,立即去重新寫一遍論語。”
李重九笑了笑,言道:“那倒不必。”
當下李重九讓人去內室取了論語,千字文等一系列書籍而來,放在地上。周旭看著一本本用手抄寫的書籍,不由異常驚喜,他從小讀書素來貧寒,上一個縣學還是族人資助的,平日家裡沒有藏書,要閱讀書籍,必須在縣學裡向老師去借才行。如此十幾本書籍,就算是整個縣學裡也才有一套罷了。
“多謝君侯,多謝君侯。”周旭當下感激涕零,如此多書,就算是他也沒有完全讀過。
李重九言道:“這些書都是這次商隊從南邊帶來的,此外還有筆墨紙硯等,以後學堂上不必讓學生用柳枝劃沙盤習字,直接寫在紙上吧。”
周旭聽了不由失聲言道:“君侯放心,卑職一定將這批學生教好。”
注一:句讀中讀字發逗字的音。(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章 御夷築城
將懷荒鎮之事安置好後,李重九決定將流民,十五個旅的戍軍,一共兩千五百人一併移至御夷鎮,進行築城,並再將自己一個鷹揚府五個團的兵力,都暫時移駐到御夷鎮,協助築城。而至於懷荒鎮留下兩個團郡郡兵,以及戍軍防守,必要時還有民戶中丁壯可以調動,而曇宗負責領兵守城,周旭,姬川他們文官則負責參贊軍務,以及政務。
如此懷荒鎮人口下降至七千附近,但是如此也差不多可以容納,以懷荒鎮這座小城而言,若是住滿一兩萬居民不是不行,只是城內就擁擠許多,除非進行擴築。事實之上擴築的請求,倉曹劉易曾提過幾次。他建議將北城胡漢兩邊交易的草市擴築一座城池,因為現在草市上已有許多胡人,漢人商人駐紮在此,甚至漸漸形成居民區。他們不入城的原因,主要是為了節約那一筆入城稅與交易稅。不過築城之事,錢從何來,這倒是一個大難題。李重九去年修築一個懷荒鎮,已將李家鏢局的資產通通耗盡,眼下又修築御夷鎮,已可謂是捉襟見肘了。
從懷荒鎮至御夷鎮,足足走了三日,但若是騎馬一日可以抵達。御夷鎮原本設在長城之外,作為一個北方軍政一體的大鎮,御夷鎮原先建鎮的治所,是在往北幾十裡地的大宏城,後又遷至長城附近的獨石口,在獨石口附近則為涿郡懷戎縣所在。而李重九前往築城的,正是原先大宏城的位置,眾人一路朝東北而來。越行越覺無比荒涼,有一種離家鄉萬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