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李元吉的方案。
因為現在渭河已是不比,當初渭河了,河道淤塞嚴重,根本不足讓大船經過,後來隋文帝楊堅開通的廣通渠,又太遠了,必須從潼關繞路。所以派大軍從黃河上游乘船,攻打長安被認為不可行。
但是後來張玄素看了李元吉的計劃,卻大受啟發,提出了一個替補方案,認為可以在黃河上游造船,改由水陸夾擊蒲津關。攻下蒲津關後,利用戰艦在黃河架設浮橋,以便讓大軍渡過黃河。
這個方案被李重九欣賞,認為是可行的。所以去年尉遲恭在李重九授意下,攻下河東三郡,奪取了汾河入口。然後李元吉,李瑗即移師到這裡,打造艦船。
現在李元吉,李瑗率領一萬由唐軍降軍改編而來的兵馬,還有薛萬均五千驍衛軍一併,坐船而下,直逼蒲津關。而另一面尉遲恭,羅士信,蘇定方三將挾攻下絳州之勢,率三萬兵馬也是由陸路逼近蒲津關而來。
當初張玄素水陸夾擊的戰略構想已是達成了。
但對於唐軍守將程咬金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訊息。(未完待續……)
第八百四十三章 佯裝分兵
蒲津關,在戰國時期,魏置關於此,防備河西之秦國,也曾叫作蒲阪津。秦國時,秦始皇作馳道,從咸陽北出櫟陽道,即蒲津關道,此道可以從咸陽直抵晉陽。
到了漢朝時,開始在蒲津設關官,以譏行旅。三國曹操西擊馬超,韓遂,而令大將徐晃、朱靈渡過蒲阪津,據河西為營。徐晃給曹操寫信,說眼下我軍盛兵屯於潼關,而馬超不復別守蒲津,知其無謀也。
開皇時,隋朝都關中,對於蒲津關交通防守十分重視,於黃河上架設浮橋,並在河中建城,名為中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