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是不想有李唐玄武門之事,再現於今日,你們懂得朕的用心嗎?”

李重九這一做法是模仿清朝的秘密建儲制,而立下太子。古往今來很多皇帝,都不願意在在世時候提前立下太子,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不喜歡公佈皇位繼承人,從而在繼承人身邊形成權力集團。

這權力集團是對君權的一個挑戰,很多皇帝都處理不來與太子的關係。因此慘劇就發生了,過去很多獨斷專行,權力慾很重,而且又長命享國很久的皇帝,不得不下令殺太子,廢太子。

過去有漢武帝,隋文帝,另一個時空有唐太宗,後來者還有康熙,都是在位時候沒有處理好與太子的關係,令東宮的勢力挑戰到君權,最後不得不廢除太子。而李重九現在才三十歲,將來掌權最少有二三十年,若現在立下太子,那麼將來二三十年內,自己都要面臨圍繞著太子形成權力集團,對自己權位挑戰了。

但是矛盾來了,臣子都不這麼想,他們希望天子要早立太子,因為可以減少他們政治投機失敗的風險,可以提早下注。同時也希望用這個方式來弱化君權。如明朝萬曆時,文官集團為何與萬曆圍繞立太子的事吵了幾十年。因此這就是臣子與君主博弈的另一個戰場。

但是不立太子,也不行,沒有預先指定繼承人,皇位繼承就有危險。

所以李重九直接抄了雍正的手段,用秘密建儲制,來保障自己在位時君權的地位,反對任何人試圖從中間試圖分權的打算。

李重九匣中藏詔之事,激起了軒然大波,但不得不遵行,所以不少臣子都是不滿意的。

退朝後,有幾名大臣到了姬川面前道:“姬侍郎,你是我大趙文官之膽,眼下陛下行此舉不和禮制,你為何不規勸一下呢?陛下是可以聽進你的話的。”

姬川聽了冷笑道:“陛下這麼做有什麼不好,我姬川雖是要直諫犯顏,但也有分輕重的。勸立太子,並非是大趙,而是為了你們將來選出路,陛下是何人,你們這些手段和伎倆,陛下怎麼會看不破呢?”

幾名大臣聽了不樂意了,一人道:“姬侍郎,你怎麼說話的,若是天子不將立太子之意告訴我們,若是他立了皇長子為太子,我們不是連反對的機會都沒有了。”

姬川笑著反問道:“若是陛下今日真的是要立下皇長子為太子,你們反對有用嗎?”(未完待續……)

第八百二十七章 室得芸的求見

匣中藏詔之事,在臣子中挑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李重九聖意決斷之後,整個朝堂上都無人敢於反對他的意見。故而那些有心的大臣們,只能尋找另外的渠道去打探訊息。他們的辦法就是猜測李重九心目中太子人選究竟是何人。

朝中幾名大臣都在揣測起來,論起這揣摩聖意,自是每個官員為官的基本功。

眾官吏都是琢磨起來,眼下李重九三個皇子,究竟誰最有可能。按照道理來說,李重九三個皇子都有可能,但也是都有不足的地方。

首先是皇長子李鷹,對於注重血脈,自持漢家正統的河東士族而言,他們是極力反對有胡人血脈的李鷹繼承皇位的。出身關隴的姬川常常諷刺這些河東士族,在北齊時能夠奉鮮卑化的漢人高歡為主,但現在卻自持清高來了。不過河東士族放心的是,李重九似也不喜歡這皇長子,其他兩個皇子都封了親王,就這個皇子還只是郡王。所以理論上說,這個皇子理論可能最小。

至於英王,李芷婉之子,李重九對她在後宮中的寵愛,幾乎與楊娥皇相當,現在又誕下皇子。別的嬪妃可以說是母憑子貴,但是唯有李芷婉可說是子憑母貴。自古以來,不乏有君王愛屋及烏,因更喜歡寵妃,然後考慮用寵妃之子取代太子,甚至廢掉皇后改立寵妃為皇后的。但是眾官吏也知道,李重九與皇后夫妻感情一貫很好,所以這個擔憂根本不存在。

最後的楚王,也是蘇貴人之子。不,是蘇妃之子。因為在蘇貴人誕下皇子後,李重九已將她加為妃。地位僅次於室得芸與李芷婉的貴妃。

現在對於官吏而言,楚王倒是很有希望繼承皇位的,一來是他血脈純正,二來母親身份高貴,其出身武功蘇氏也是一流計程車族,其祖父蘇威,更是前朝的宰相。其三就是蕭娘孃的態度,有傳言說,因為皇后沒有嫡子。所以蕭娘娘有意讓蘇貴人將兒子,交給楊娥皇來養。蘇貴人也沒有反對的意思。

如果此舉成功,有著楊家和蕭家支援,那麼楚王的成為太子的可能,理論是最大的。但是這一切只是猜測,因為李重九秘密立儲,令人猜不到李重九究竟的打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