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部分(2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陛下這一番愛惜之意,實在令臣感動。”

李淵苦笑言道:“愛卿感動有什麼用,你也是為人父母,也知天下父母都是無二的心思,朕不瞞你,我們父女失和已是多年……”

“公主殿下,還因當初求親之事埋怨陛下啊。”

劉文靜當初也是見證人,李虎前往李淵府邸,向李淵親自求親時,正是劉文靜為李虎領的路,當年之事依稀在目。

劉文靜問道:“陛下今日是否後悔,當初之決定?”

無論從李芷婉與李淵父女之情,還是與李重九,翁婿沒有作成,反而為大唐豎了一個勁敵。

李淵聞言看向劉文靜,虎目一動,冷聲言道:“朕行事俯仰無愧,一生從不後悔,李重九不足惜哉,只是苦了三娘罷了。”

“是,”在李淵的盛威之下,劉文靜低下頭言道,“那麼陛下的疑難,也就有了答案。”

“什麼答案?”

“若是李重九仍在河北,微臣以為令高陽公主出鎮,實在為難。”劉文靜回稟言道。

“那你胸中可有人選?”

劉文靜抬起頭,言道:“以微臣猜測,陛下心底實不想尋人代替淮安王鎮守山東,只是淮安王連連損兵折將,朝臣又有眾議,這才有了此心。”

李淵微微點頭。

“那麼微臣建議不如將替字,更為助字,遣一將增兵山東,以安局勢!”

李淵聞言撫掌大笑,言道:“知我者肇仁也。”

劉文靜微微一笑,心底卻感嘆杜如晦,果真是斷事如神,將李淵心底所想,料得絲毫不差。

李淵重新將奏摺拿起,這一回奏摺上諸將名字,當下都看得是個個順眼,當下言道:“肇仁你以為誰可以勝任?”

劉文靜拱手言道:“略陽郡公,襄邑郡王即可?”

李淵聞言仔細思索起來。

因為李淵是士族出身,故而極重用士族,特別是李家宗室,這也與他見前朝大亂,故而極不放心將軍權交給異姓將領有關。

如經略巴蜀的河間郡王李孝恭,是李淵從侄,領利、蒲、絳三州總管,駐紮河東的襄武王李琛,是李淵的七叔李蔚的孫子,也是從侄。還有就是山東道安撫大使李神通,乃是李淵從弟。

在往前說,太原郡未失守前,留守太原乃是齊王李元吉,甚至連晉陽起兵時,李淵親領三萬大軍進軍長安,而在長安呼應的,也是其女李芷婉的七萬人馬。

而諸子之中,李建成儲國,而出征在外,總領大軍,一貫是由李世民領兵在外。一是李世民能征慣戰,二是李淵只信任李世民一人。

後來李世民李淵擔心其功勞太大,將他調回,之後劉黑闥於河北再起,分是李神通,李元吉,李建成輪番上陣,這才平定的,而這三人還是李家的子侄。

故而中書省給李淵上的奏摺上,也是一排李字打頭的將領。

至於劉文靜所提的略陽郡公,襄邑郡王,他們本是代替李神通的備用人選。略陽郡公名為李道宗,是李淵堂侄,之前與李世民渡河與李重九,反擊河東時,其有出色表現,被視作李氏宗室的後起之秀,稱作下一個李孝恭。

只是李道宗太過年輕,資歷差一點,否則倒是取代李神通最佳人選。

至於襄邑郡王名為李神符,為李神通的弟弟,之前一直負責李唐對梁師都征戰,戰功頗赫,也是取代李神通的有力人選。

中書省,劉文靜與聯名推舉這二人,令李淵這一次十分滿意。

李淵當下對蕭瑀,言道:“就這二人了,將奏摺拿到門下省議一議,就這麼定下。”

蕭瑀領命當下退下。

李淵心情略好,看向劉文靜言道:“肇仁,聽聞你近來與李密走得很近?”

劉文靜不知何故李淵突然提起,當下言道:“微臣與李密乃是姻親,故而有些走動,但也沒那麼親密。”

李淵點點頭,沒再說什麼。

倒是劉文靜一肚子存疑。

這時東宮之中,當下李建成得知李淵與劉文靜今日所言之事後。

當下李建成拍案大怒,言道:“好個劉文靜,竟壞我好事。”(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建德心意

東宮之內,李建成聽到裴寂稟告後,滿臉都是恨恨之色。

撤換李神通,乃是李建成處心積慮想出一招手筆,但眼下既被劉文靜破壞,如此叫他如何甘心。

裴寂見李建成動怒,不由微微一笑,言道:“我昨日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