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1 / 4)

小說:江山國色 作者:竹水冷

,所以李重九若認宗趙郡李氏,顯然比中山李氏更有號召力。

李重九兩相權衡之下,最後決定還是認宗中山李氏。趙郡李氏並非不好,只是眼下隨著李密降唐,加上大部分趙郡李氏士族子弟,皆已是投效了李唐。

何況趙郡李氏自持五姓七望之一,一貫崖岸自高,李重九這時候前去認宗,不是反而遭其白眼,為天下之人看輕。

而相較之下中山李氏,現在雖非顯赫,但往昔也曾興旺過,於趙燕之地頗有聲望,李重九根基在於河北,若要起勢,必要藉助同鄉同宗之力。

對於這方面,李淵能有今日,就善於借重宗族之力,而沒有士族背景的竇建德,則擅借同鄉之力,竇建德軍中大將曹旦,高雅賢,劉黑闥都是竇建德的同鄉發小。如竇建德還未舉事前,其父去世,同鄉來送葬千餘人,凡有人送禮,分文不取。

相反若是飛黃騰達後,不念昔日同宗同鄉之情,其人品則會遭到鄙夷。

眼下族長李荃又是親至拜會,有求於自己,李重九正可藉機施以恩惠。

李重九當下拍了拍楊娥皇的手背,言道:“李某眼下雖為一州刺史,小有成就,但追根溯源,若非李氏焉有今日,身為同族,怎能見難而不久,你放心,我必會安置好太原郡的族人的。”

李荃聽李重九這麼說,頓時感激涕零地言道:“多謝駙馬爺,公主,我李氏上下……”

李重九笑道:“都是同宗之人,相互照拂是應該的,說什麼感激的話,那就生分了。”

“是,是。”李荃連聲答應。

當夜府中無話,眾人歡宴。

當日李重九下令與民同樂,薊縣每戶派米一合,肉一斤,同月但凡涿郡有民成婚者,賞布一匹,有民生子者,賞羊一頭,有民生女者,賞鵝一隻,在此之下,民間結親之人驟增。李重九也透過此,鼓勵民間生聚人口,早日從戰亂之中恢復。

除了惠及涿郡之外,幽州並再度免除八郡,以及懷荒,御夷二鎮一年丁稅。雖說幽州財政不豐厚,但李重九仍是連續兩年免去了丁稅。如此民間百姓負擔大大減輕,在此戰亂之中,獲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

李重九如此大方,也是在夏麥秋糧收成都不錯的情況,正如魏徵所說,亂後易教;猶飢人易食也的道理,今年幽州各郡雖小有蝗旱水等災,收成比不上豐年,但比大業末年時,幽州戰亂田間長滿荒草,盡數荒蕪的年景,實在好上太多太多。

何況秋糧馬上就要開徵,到時不僅可以還去年的民債,還足有富裕。

幽州官吏不僅獲得沐休三日待遇,每人家裡還割了十斤肉。要知道高中層官吏尚好,但對於低層官吏而言,他們的生活也僅僅是比百姓好一些,平日的俸祿儘夠一家人吃飽而已,眼下有了肉食,足以一家上下打打牙祭

至於一年來轉戰各地府兵,李重九更不會虧待他們,乘著大婚之際,每人都領了兩鬥粟,三鬥麥,粟是去年秋末收上的,而麥則今年剛收的春小麥。而家中親人看著出外當兵的兒子,揹著厚厚的糧米回家的一日,那是何等高興,又是何等的溫馨。

如此恩德廣施之下,涿郡計程車紳百姓,對於李重九無不感恩戴德。

飯時幽州城內從城樓高處望去,各坊家家戶戶都燃起炊煙,青煙寥寥,在這個民以食為天時代,對於亂世而言,這一幕乃是一種奢望。

次日天色已明,窗外黃澄澄的陽光透過窗外照入屋中,這又是一個晴好的日子。

已為新婦的楊娥皇,盤了了高發髻,插上髮簪步搖,即便不施脂粉,亦是容色照人,從此以後她並非長樂公主,楊廣之女,而是李重九之正妻。

李重九與楊娥皇新婚,正是歡愉,故而遲起。二人來到堂中,看到室得芸已在堂中,一旁丫鬟抱著李重九之子李鷹,而平平則是依偎在室得芸身旁看著楊娥皇。

見到楊娥皇,室得芸並未起身,只是摟著平平。

楊娥皇見了走過去,主動見禮言道:“室得姐姐。”

室得芸凝視楊娥皇,看了許久,這才言道:“你漢人的女子果真很美,難怪夫君讓你為正室。”(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一章 要買你的帳嗎?

室得芸的言語中有幾分吃味,楊娥皇聞言低下頭,言道:“姐姐,我。”

室得芸見楊娥皇似有幾分內疚,言道:“妹妹,別如此,我們草原上的女子,有什麼說什麼的,就算是草原上頭人,哪個不是娶了十幾個老婆的,何況夫君是堂堂可汗,我早做好這個準備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