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防線的褥薩淵蓋蘇文,他麾下所率領的是高句麗最精銳的部隊,若要趕到平壤最少則要兩個月。
但無論如何高建武的桂婁部,在幾度抵禦大隋對高句麗,率領高句麗人民不斷獲得了勝利,在高句麗威望很高。平壤四面城主聽聞趙軍從浿水溯流而上,要襲擊平壤城,於是都是快馬加鞭地從四面八方來支援平壤城。
在李重九抵達平壤城下時,高句麗已是調集了三萬人馬的大軍,並且每過一天還有新的人馬加入。
平壤城,為大同江和普通江兩江環繞,普通江經過平壤西門,西門名為普通門。而大同江流經的平壤城東門。
雖作為高句麗京畿,但平壤城並不大,乙支文德當下令桂婁部本部的五千大軍駐紮於城內,其餘兩萬大軍分為三部,分別駐紮在平壤城的東,西,南三門之前。
至於高建武率領五千王族護衛,帶著宗室,貴人,以及家眷退到大城山城暫住。
要知道高句麗之意,就是建築在山中的城堡,說得就是其族以山立城的故事。故而高句麗尤其注重對山城的建設,這一點體現在高句麗三座京都上。例如當年高句麗未遷都前,立都在卒本京,山下城為下古子城,山上城名為五女山城。
而平壤京也是如此,平壤城為山下,為水流會同之處,利於交通,管理四方,但到戰事一起,京都受到威脅時,王室就退到大城山城。
這樣一都兩城的設計,在還在來護兒攻打平壤時,受到了奇效。當年來護兒攻破平壤城時,以為高句麗已破,故而縱兵劫掠,但沒想到高句麗人雖是敗退,卻退到大城山城,待入夜後,又重整旗鼓反攻平壤城,結果來護兒的隋軍反遭大敗。
來護兒大敗一來是因為其用兵不謹慎,二來也沒料到高句麗京都的如此設計。
就在乙支文德在平壤城城下布好陣時,趙國新羅兩家聯軍也已浩浩蕩蕩地抵達高句麗城下。(未完待續。。)
第六百五十九章 血債血償(第一更)
浿水濤濤。上午清冷的日光撒在河面上。深秋的太陽,毫無半點溫暖。
晨風拂來,身為平壤最高乙密臺上的乙支文德,待看見趙軍來犯之勢,也是不由側目。
漂浮在河水上的趙軍龐然大艦,猶如一座座移動城堡,覆滿了浿水之上。黑漆漆的船身兩旁,滿滿的都是弩床排杆拋石機,箭鏃森然反射著日光。當趙軍運兵船停泊在岸邊時,頓時猶如巨鯨張口,滿船上披覆甲冑的趙軍士卒,源源不斷地湧下艦來,佈滿了整個河灘上。
運兵船來了一艘又一艘,乙支文德看著趙軍運兵船在平壤城下吞運士卒。儘管趙軍在高句麗人眼皮子底下下船,但因為有趙軍鉅艦沿江保護,所以乙支文德不敢輕易派手下士卒襲擊下岸的趙軍。
不過乙支文德也早有準備,在平壤城周圍,浿水,普通江兩岸水流湍急, 趙軍鉅艦不好浮江攻城,何況乙支文德還派人往上游築壩截水,降低下游水位,不要過幾天趙軍鉅艦就會因為水位降低,而擱淺在岸邊。
乙支文德不愧老謀深算,不僅提防了趙軍用鉅艦攻城,還要將趙軍艦隊直接在平壤城這留下。
不過待乙支文德看到趙軍艦隊中,還有新羅人的戰旗時神色有點不淡定了。
“是,毗曇,閼川這兩個混蛋?他們怎麼和趙軍混在一起了?”乙密臺上高句麗眾將都是破口大罵。
“果真是新羅這群卑鄙小人,與趙人勾結在一起了。”
要知道高句麗人對新羅的仇恨,更勝過對於漢人。兩國同在朝鮮半島上,世代恩怨。七十多年前新羅聯合百濟,從高句麗人眼皮子底下。奪去了富饒肥沃,且具有戰略意義的漢江流域。
兩家因為漢江流域的問題,無數次在此興兵作戰。所以高句麗人痛恨新羅人,更勝過漢人。而新羅軍領兵的大將也是乙支文德熟悉的老對手,新羅上大等毗曇和大等閼川。
其中毗曇也就罷了,而閼川是駐守新羅七重城的大將,曾在此以少勝多擊敗過高句麗軍。高句麗大將中有言,有閼川在一日,一日就無法收服漢江。
乙支文德對眾將道:“新羅早與趙國勾搭在一起了。這一次聯軍侵犯我平壤,實是我們最大的危機,若不是不能守住平壤,我高句麗的宗廟社稷,必然毀於趙人之手。”
眾將聽了一併熱血上湧道:“大對盧,儘管放心,我等誓死保衛王城,決不讓趙軍得逞。”
說話之間,陡然聽到城遠方的趙軍爆發出歡呼之聲。高句麗眾將都是驚訝奔到城上看到底發生了什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