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等,南院更多的借鑑了唐朝和宋朝的漢人政治制度。
遼國西南部,一條不知名的小河邊,駐紮著大片大片的帳篷。
耶律延禧此時正在悠閒的釣著魚,兩個宮女在旁邊給他扇著風,太監用傘蓋給他撐出一片涼陰,近百名護衛在周圍警戒著。
有幾個官員急吼吼的往耶律延禧這邊趕來,這是北院的官員,真是難為遼國的官員了,有國家大事需要稟報,愣是找不到他們的皇帝陛下。
他們日夜兼程,翻遍千山萬水,總算找到了陛下,他們差點激動的哭出聲來。
忽然,一隊護衛將他們攔下了,護衛們也不說話,就是攔著不讓他們過去。
“我等有緊急軍事要向陛下稟報,快讓開!”
“沒有司徒大人的命令任何人不可靠近陛下!”
“都什麼時候了,還要稟報蕭奉先!”
“都退下,否則出了大事,你們就是有八個腦袋也擔待不起!”……
幾個官員七嘴八舌的吵嚷著,引起了耶律延禧的注意,耶律延禧扭頭看去,微微皺眉!
他都快要煩死了,自從親征大敗後,不少地區治安動盪,東京留守的高永昌反了,渤海人反了,蒙古族的烏古部反了……
簡直烽煙四起。
通州降金,雙州降金,遼州降金……
簡直四處漏風。
耶律餘睹戰金軍,敗!蕭幹平叛後迎擊金軍,敗!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與金軍交戰,敗!……
簡直一地雞毛。
每次大臣來找他就沒有過好訊息。
‘朕已經派兵平亂了,國內基本穩定了,內患已去,金國正在議和,外憂很快也會平息,這不都是朕的英明決斷?朕的功勞嗎!?
現在朕只是想好好釣個魚,這個要求很過分嗎?真是一會兒都不讓人清淨!’
耶律延禧扭過頭,再次看向平靜的水面。
耶律延禧的父親曾是遼國太子,當年的權臣耶律乙辛誣陷太子想篡位,他爺爺就把他爹砍了,三歲的耶律延禧父母雙亡。
他爺爺砍完兒子就後悔了,只能在他這個孫子身上彌補一下,耶律延禧四歲被封太尉,五歲被封中書令加梁王,十六歲被封燕王兼天下兵馬大元帥。
中書令相當於左右宰相之和。
耶律延禧頂著軍權、政權一把手的名頭,他身邊充斥著想巴結討好他的人,溜鬚拍馬,阿諛奉承每天都不會少,這就是他的成長環境。
有人會去找五歲的中書令商討國家大事嗎?找十六歲的天下兵馬大元帥討論軍機要事?
軍政有北院處理,財政有南院處理,還有他爺爺坐鎮大後方,他真的不需要做什麼。
爺爺殺了親爹,要說他有多親近老爺子也不太現實,小時候他面對自己的爺爺心裡只有恐懼,大一些後他開始遠離京都,遊山玩水成了他唯一的樂趣。
耶律延禧登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給父母平反,追封他們皇帝皇后的名號,然後就是鞭屍,因為陷害他父親的人,已經被他爺爺處死了,他想報仇只能鞭屍了。
耶律延禧讓人把耶律乙辛的屍體挖出來,鞭屍,曝屍荒野,又徹查了耶律乙辛殘留的黨派官員,凡事有過錯的一律從嚴處罰。
耶律乙辛是鉅奸,耶律延禧的做法反而在民間得到如潮般的好評,百姓看到一個致孝的皇帝,一個眼裡不揉沙的皇帝。
只是自此以後,耶律延禧又過上了四處遊獵的生活。
畢竟以前他就是這麼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