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邊過年。
估計流賊大軍計程車氣立馬能從60飆升到200!”
當史可法道出真相的時候,這滿朝文武頓覺這種事情變成現實的可能性極大!
禮部右侍郎魏藻得出列質疑道:
“史大人,你的言論均為猜測。
距離流賊軍最近的太原府尚無軍報傳來。
說明流賊大軍並未進入山西境內。
流賊都還沒進入山西,無論南線還是北線都威脅不到京師。
他們又怎麼可能在過年之前打到京城之下呢!”
此時的史可法盡顯二愣子的風采。
“我願和諸位大人打一個賭,賭注就是這頭頂的烏紗帽。
十日之內太遠失陷的戰報必達京師。
不知有哪位大人願意跟我賭?”
“啊!”滿朝文武再次震驚。
史可法的言論未免太過武斷了,但是人家的賭注也是真大。
一時之間滿朝文武竟無一人敢接史可法的賭注。
,!
一個個的全都不知兵,誰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賭啊。
尷尬的局面很快被打破,左都御史李邦華出列奏報。
“陛下 ,臣贊同史尚書的說法。
但凡流賊軍中有知兵之人必會鼓動李自成提前出兵。
但凡提前出兵必先取太原。
賊軍佔領太原後北可攻山西,南可攻北直隸。
屆時流賊軍將佔據全面主動。
因此,臣認為史尚書的預言極有可能變為現實!”
“噢!”崇禎甚是重視李邦華的建議。
李邦華乃知兵之人,且成熟穩重,他是比史可法更適合的兵部尚書人選。
奈何此人今年已是69歲高齡,他在年齡上輸給了只有41歲的史可法。
軍事佈局是需要延續性的,崇禎可不敢用一個垂垂老矣的人當兵部尚書。
還是讓李邦華在左都御史的位置上幹到退休算了。
有了李邦華的站臺,史可法的第一個觀點算是站住腳了。
既然朝堂上認可了流賊軍會在年前大舉進攻的觀點。
那麼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如何應對的問題。
史可法當仁不讓的丟擲了自己的第二個觀點。
“陛下,流賊軍攻克山西首府太原後人員和物資必將得到極大的補充。
寧武關的周遇吉很快就會面臨生死考驗。
臣建議朝廷的援軍立刻出發從北線增援周遇吉!”
崇禎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準了,著左都督劉文耀明日上午率一萬大軍出征。
十二月七日前務必抵達寧武關。
若大軍不能準時到達,四品以上武將皆斬!”
“末將領旨!”劉文耀立刻出列答道。
劉文耀從十一月初五開始準備出兵事宜。
到目前為止兵馬、糧草俱已準備妥當,明日出兵不存在任何問題。
最大的難點還是行軍日期。
十一月二十日自北京城出兵,十二月七日務必到達。
向北出居庸關,之後自北向南貫穿整個山西省抵達寧武關
留給劉文耀的時間只有十七天,稍微磨嘰一點都有可能遲到。
遲到絕對是不行的,說不定從十二月初一開始寧武關就會進入絞肉機模式。
一旦周遇吉沒有足夠的兵力進行輪換,兵士疲憊之下必定會徒增傷亡。
打仗就是搶時間,誰行動慢誰吃虧。
只要北面的防線不崩,那麼大明京師便只需應對南面這一個方向上的敵人。
接下來要討論的便是如何守住京師的問題。
史可法依然擁有鮮明的個人觀點。
而不出意外的,朝臣們必然還會跳出來各種反對!
:()大明抄家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