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師危難之時,沈戰率錦衣衛狠辣出手。
凡不聽號令者皆斬之,誰敢出么蛾子立刻就會付出血的代價。
人心穩定下來之後,就要看黃得功和史可法的表現了。
廣寧門戰場,三個巨大的城牆缺口處全都打成了絞肉機模式。
順軍每次投入一個千人隊進攻一個缺口。
其中500人手持三米長的長槍朝著城頭的守軍一陣亂捅。
另外500人空手作戰,他們的任務是用手托住前方同伴的身體,讓他們不至於從斜坡上滑落。
當前方的同伴陣亡後,後面空著手的人會撿起長槍繼續捅殺城頭的守軍。
而在這些長槍兵的三十步開外,是一千名弓弩手在不停地朝著城頭放箭。
反觀城頭的明軍,他們同樣是手持長槍居高臨下地捅殺前仆後繼的順軍士兵。
每當明軍的長槍兵頂不住的時候,城牆上的軍官就會大喊:
“震天雷伺候!
燃燒彈伺候!
遂發槍伺候!”
震天雷是明軍版本的手雷,只不過個頭有椰子那麼大。
它的內部有很多鉤型的鐵片,炸裂後對幾米內的敵人可造成致命的殺傷效果。
“轟!”一枚震天雷在密集人群中爆炸,至少能帶走十幾條人命。
更為重要的是它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可以破壞敵人的攻擊陣型,讓城頭的守軍緩一口氣。
廣寧門守將王常興可謂是掰著手指頭在使用震天雷。
他自己的配額只有一百枚。
在黃得功的協調下,左安、右安和永定三個城門的震天雷全都調撥給了王常興。
這才讓王常興有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
這種小殺器用光之前,順軍是很難沿著三個大缺口登上城牆的。
史可法發明的山寨版燃燒彈跟震天雷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捆淋了火油的枯枝和乾草扔下去不一定能殺得了幾個順軍士兵。
但是人類扛不住火燒,攻城部隊總要等燃燒彈熄滅之後才能繼續攻城。
說白了震天雷和山寨版燃燒彈都不是殺敵的主要武器。
但是它們的存在能大大減緩順軍攻擊城頭的連續性。
這就讓王常興守住廣寧門十二個時辰成為了一種可能。
要說對順軍士兵殺傷效果最明顯的非遂發槍莫屬。
每個城牆缺口附近都有兩百名明軍的遂發槍兵守護。
每當他們裝彈完成的時候就會立刻朝著往上衝的人群來上一發。
這麼近的距離、這麼密集的人群,遂發槍的命中率幾乎就是百分之百。
不過呢,遂發槍兵也要承受城下弓箭手的攻擊。
總的來說明軍和順軍就是在互相傷害,每時每刻都有人倒下去。
為了有效抑制城下的弓弩手,王常興還安排幾百名遂發槍兵在未被炸燬的城牆上放槍。
順軍的應對方式是讓重步兵舉著笨重的盾牌保護弓弩手。
這小小的廣渠門戰場當真是打得太精彩了。
大順軍右營主將劉希堯每隔一個時辰就會來一線戰場視察一番。
對於那些倒下去的的順軍士兵他沒有任何憐憫之情。
劉希堯更關心的是那些越堆越高的順軍屍體對後續的攻城計劃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六個時辰後,劉希堯終於看到了滿意的結果。
一開始被炸開的三個缺口是凹型的。
順軍士兵要透過攀爬才能攻擊到城牆上的明軍。
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後,無數順軍的屍體已經把這個凹型給填充成直通城牆的緩坡。
這個緩坡是用人的屍體和鮮血組成的,後續的順軍士兵走在上面很不舒服。
有的順軍腳會陷進去,有計程車兵踩在流淌的鮮血上會滑倒。
看到這裡的劉希堯覺得時機差不多成熟了,可以安排第二階段的作業了。
“傳吾將令,用土石覆蓋斜坡!”
“喏!”
在劉希堯的指揮下,順軍士兵不再急於攻擊城牆上的守軍。
衝在最前方的順軍士兵改成了舉著大盾的重步兵。
跟在他們身後的是無數揹著袋子的流民士兵。
這些流民士兵一旦到達由屍體組成的斜坡後就會往斜坡上倒土石。
在過去的六個時辰中劉希堯已派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