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明末尤其多。
二月初八,長平公主嫁給了沈戰。
二月初九,宮中女官李尚宮以祖製為由逼迫長平公主回宮居住。
二月初十,長平公主朱媺娖進宮請削公主名號。
啥意思?
就是說朱媺娖不要做皇家的公主了。
她只想做沈戰的妻子。
你們不是拿祖制來說事嗎,那我不當這個公主了還不行嘛。
這樣是不是就不會再有人以此事來抹黑沈戰了。
一石激起千層浪!
歷史的改變往往是由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兒引發的。
長平公主分別拜見了崇禎皇帝和周皇后,並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意思。
帝、後均不允,並雙雙斥責長平公主“不懂事、無理取鬧”。
長平公主並未像以前那樣跪地認錯、不敢起身。
而是表達完自己的想法後轉身就走。
周皇后久掌後宮,豈容自己的女兒無禮。
“來人啊,將長平公主拿下,讓她留在宮中閉門思過!”
當一眾宮女太監欲動手製服朱媺娖時,朱媺娖冷著臉說出了一句話。
“今日敢攔吾者,吾夫君沈戰皆殺之!
誰要是不信邪,可以上來試試。”
“嘩啦!”宮女太監如鳥獸散。
這些下人寧可被周皇后懲罰,也不想被沈戰砍頭。
朱媺娖頭也不回地揚長而去,她就是鐵了心要跟皇家做切割。
說實話,朱媺娖的行為非常幼稚。
她本身就是皇權跟武將聯姻的工具。
如果失去了公主的身份那麼她將毫無政治價值。
這種政治價值是沈戰和崇禎都需要的,不可能讓它消失掉。
所以說,朱媺娖揹著沈戰私自進宮請削公主名號確實是無理取鬧。
然而,還是那句話,歷史的程序往往是由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組成的。
朱媺娖所不知道的是她無意間捅破了一層窗戶紙。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
上午朱媺娖入宮請削公主名號。
到晚飯的時候京城內已經流傳出三四個關於此事的版本。
【宮中女官刻意刁難公主和駙馬!】
【皇室就是婊子,又當又立!】
【嫁出去的公主回宮裡住,沒見過這麼不要臉的!】
【駙馬想見公主必須低三下四花錢賄賂女官!】
【皇室欲給大都督沈戰一個下馬威!】
【長平公主被逼無奈請削公主名號!】
【大都督沈戰在皇室眼中就是一條可以隨意指使的狗!】
【帝王家最是無情,大都督恐與皇帝鬧翻!】
人的想象力是無限的。
輿論的力量是無窮的。
跟政治軍事有關的敏感話題若是不加以控制,必然會引發一場災難。
二月十一,錦衣衛十二個營三萬九千大軍全在默默地整軍備戰。
多出來那個營是黑明孝率領的預備役營,共6000人。
沈戰命黑明孝全權負責預備役的訓練事宜。
隨著錦衣衛大軍在默默地備戰,大明京師的氣氛開始變得肅殺。
手握六萬大軍的史可法腦瓜子都要炸了。
他不知道自己該如何是好,難道準備跟錦衣衛開戰?
對於朱媺娖的胡鬧沈戰和崇禎均未放在心上。
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有自己的小心思,幹出點奇葩的事情不是很正常嘛。
然而下面的武將可不這麼想。
如果忠誠度滿分是100的話,那麼錦衣衛高階將領對沈戰的忠誠度全部都是100。
那些底層計程車兵對沈戰的忠誠度也大多在90以上。
主辱臣死,在這些忠於沈戰的兵將看來長平公主請削名號一事就是沈戰的恥辱。
既然沈戰受到了侮辱,那麼就要有人付出血的代價。
午飯過後,崇禎準備小憩一會兒。
王承恩急匆匆地進來稟報道:
“皇爺,六部尚書齊來求見,他們說有急事!”
“快宣!”崇禎也不困了,六部尚書齊至事情肯定小不了。
“臣等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眾愛卿免禮平身!”
虛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