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戰回到北鎮撫司後正準備找周奎的麻煩。
結果軍師宋獻策先一步來跟沈戰彙報情況。
“大都督,保定總兵劉芳亮給吾發來密信。
他的情況不太好,希望得到大都督的幫助。”
“噢!”沈戰有點小驚訝。
劉芳亮遇到困難不跟皇帝說卻找到了自己,這個行為有點耐人尋味啊。
沈戰接過劉芳亮的密信瀏覽了一遍,大概意思他也看明白了。
劉芳亮認為朝廷搞出那個平南西路軍純屬扯犢子。
可是他作為降將在朝廷裡沒有話語權。
所以只好求助宋獻策,讓對方在沈戰面前說好話、想辦法。
如果不想辦法,劉芳亮感覺自己很可能死在討伐張獻忠的路上。
“軍師,給吾分析一下劉總兵的密信內容。”沈戰說道。
“遵命!”宋獻策作為農民軍的老人,在此事上很有發言權。
“我大明平南西路軍有五萬八千人。
這支大軍收復河南可謂是易如反掌。
目前的河南境內有李自成的餘孽,有我大明官軍,還有士大夫集團的私兵。
關鍵是這三方都不強。
我大明主力收復起河南來還是很容易的。
但是在往南打便危機重重。
左良玉的二十二萬大軍盤踞在湖北。
這一關平南西路軍就過不去。
如果左良玉肯讓開道路。
那麼周遇吉、劉芳亮和唐通三人便要直面盤踞在湖南的張獻忠。
張獻忠手裡有二十萬大軍。
屬下實在想不到周總兵和芳亮他們如何擊敗對方。
不瞞大都督,屬下和芳亮都認為朝廷的決定純屬以卵擊石!”
“切!”沈戰心說你以為我不知道嗎。
問題是現在崇禎已經上頭了。
擊敗了李自成的百萬大軍之後崇禎不僅僅是恢復了自信。
而且還自信過了頭。
沈戰連續多次上演以少勝多的名場面。
這不禁讓崇禎感覺以少勝多才是常態。
沈戰邊思索邊自言自語。
“河南省再往南就是湖廣了。
面積最大的湖廣省左良玉佔了一半,張獻忠佔了一半。
緊挨著湖廣的江西省左良玉佔了多一半,張獻忠佔了少一半。
左良玉投了士大夫集團。
士大夫集團跟張獻忠是死敵。
二者不存在和解的可能。
如無第三方勢力介入,左良玉和張獻忠之間必有一戰。
以前左良玉為了儲存實力、節省錢糧總是放張獻忠一馬。
這裡面明顯有養寇自重的嫌疑。
湖廣西面是四川。
現在東林黨和楚黨給左良玉提供了大把的錢糧。
左良玉要是動真格的必然能把張獻忠給趕進四川。
雙方這場決戰沒個一年半載的絕對打不完。
多好的機會啊,陛下偏偏要插一腳。
這一腳插下去局勢就他孃的全亂了。”
宋獻策苦笑道:“亂不亂屬下倒不關心。
主要是芳亮此去凶多吉少。
屬下不妨跟大都督直說吧,大順舊臣皆心向大都督。
假設大都督能給芳亮找一條活路。
那麼……”
那麼以後劉芳亮就是沈戰的人!
宋獻策想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沈戰摩挲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劉芳亮乃歷史上的名將,其本性也沒有壞到骨子裡。
這樣的人能收服自然是要收服的。
“軍師準備一下,本都督口述,你來給芳亮回信!”
“喏!”宋獻策立刻開始準備紙筆。
沈戰給劉芳亮的回信內容大致如下:
第一,平南西路軍已成為既定事實,即使是沈戰也無力更改。
第二,朝廷要求平南西路軍收復河南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鑑於這頭一個任務完成起來很容易。
所以沈戰要求劉芳亮必須堅決地執行這一步。
第三,至於說收復了河南之後嘛,沈戰的態度就很有意思了。
他告訴劉芳亮守住河南就是大功一件。
至於說朝廷奢望的湖廣、四川、廣西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