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宇宙比喻成一個星系,那麼我們所生存的地球會是一粒塵埃嗎?
答案是,亦或不是。人類科學家透過觀測宇宙,進行演算猜測,得出一個【宇宙大爆炸理論】用來解釋宇宙的起源。
【宇宙大爆炸理論?】是現代宇宙學中公認為是目前“最合理的”科學假說。人類科學家推測,假如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過程,在這個時期裡,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使物質密度從密到稀地演化,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
人類科學家推測宇宙的起源,就是在150億年前的這一次巨大爆炸。
他們猜想最初宇宙是一個極密炙熱的能量核,宇宙在這種狀態存在的時間特別短,短到無法用時間計算,就如同腦中突然閃過的一縷思緒轉瞬即逝,人類科學家把宇宙存在這的一階段稱之為“原核太初”。
隨即這個最初的“核”發生了大爆炸,由最初的核心向外膨脹擴散,剛剛誕生的宇宙是極其熾熱、緻密的,宇宙中只存在極少量的化學元素,沒有任何別的化學元素,這一階段的宇宙以一種多微觀粒子混合物存在。
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觀測發現宇宙中充滿了微波輻射,這是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的餘輝?,他們推測這個階段是化學元素形成階段,大約經歷了數億年,但仍沒有星體存在。
最後是宇宙形成的主體階段。這個階段,物質的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來越大的團塊。又過了幾十億年,粒子在引力作用下逐漸聚集,先後形成了各級天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並逐漸演化成星系、恆星和行星,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成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五彩繽紛的星空世界,在個別天體上還出現了生命現象,例如人類也終於在地球上誕生。
如今宇宙還在演化膨脹,根據目前的觀測和理論,未來的宇宙可能包括永遠膨脹的冷暗宇宙或其他更為複雜的演化模式。人類科學家們透過觀測遙遠星系和利用粒子加速器模擬極早期宇宙的條件,努力揭開宇宙起源和演化的更多謎團。
那麼以上的結論正確嗎?按照唯物主義的理論,所見即是現實,所感即是真實。若宇宙的起源來自於一場爆炸,然後膨脹生成現在我們認知的宇宙。地球的物質能量守恆定律,在宇宙中該如何定義?人類推測宇宙還在不斷膨脹,那所需要的能量和物質又該從何誕生?宇宙最初存在形式的“核”又從何而來?
我們知道,我們目前所生存的空間,被稱為三維空間。這個空間由三條相互垂直的軸定義,一維可以理解為由無數的點匯聚的“線”,二維則是由若干的線封閉組成的一個“面”,三維就是若干的“面”組成我們所熟知的立體世界,那假如把我們所知的三維世界的各“面”拆分展開,最終可以被拆解為“面”變成二維。舉個例子,一個空心的圓柱體可以拆分為一個方形的“面”和兩個圓形的“面”,這只是其中一種分解方式。我們的三維世界拆分為“面”後,繼續拆分,最終我們的世界將變成無限延伸的線。
科學家們把世界上存在能將維度降級的攻擊手段稱為【降維打擊】,可是最低維度是一維的話,那麼宇宙最開始的存在即是悖論。
宇宙最開始應該是無限趨近於0的不存在階段,然後由0到無限。假如我想開始養一群螞蟻,那我腦中就會先構思應該給它們準備多大的框,然後我會想,我要在這個框架裡放入什麼才能保持裡面的物質生態平衡,再者我會想辦法營造能夠適合螞蟻生存的環境,最後放進螞蟻。當螞蟻規模發展到超過生態規模,我是直接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新物質擴建空間呢,還是將整個框架放入更大的新空間呢?
在螞蟻的世界裡,我們觀察螞蟻,螞蟻不會發現我們,當我們的影子透過光投射在螞蟻的世界時,它們確可以感知到。若我們的宇宙也是如此呢,最初的也許是某個未知的構思,然後隨著發展演變,逐漸形成了所謂的空間,在三維世界的認知裡這是一段很漫長的歲月,但在這某個未知的構思中也許就是一瞬間。
四維的理論是在三維的基礎上加上時間軸,從過去到未來,存在多個階段空間,由這些空間組成的世界便是四維空間。
也就是說四維空間是可以到達任何時間點的任何地點,那麼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我所想即我所得】,意思是“我”隨時可以看到了未來的發展,所以在現在“我”要按照未來的發展為現在準備,“我”在推動這個世界的前進。
那麼一,我們所生存的宇宙是真實存在,因為無論是被創造的還是爆炸誕生的,整個世界都能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