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稽山之戰結束之後。
在對大漢和匈奴兩個國家的影響都不小。
漢武帝在收到李陵浚稽山一戰,五千漢軍損失慘重,主將被俘之後。
當即就下令,讓駐守在樓蘭的匈奴降將介和成娩,帶樓蘭和車師的軍隊,對匈奴控制的車師一部,發起了一次報復性進攻。
匈奴那邊剛剛從浚稽山一帶撤出,聽到這訊息之後,連忙讓右賢王,帶了數萬人前去車師馳援。
樓蘭軍隊見到匈奴大部隊前來支援,於是撤退。
可以說這是一次不成功的報復,但這一次報復之後,漢武帝也沒有了其他動作。
只是開始在長安處理李陵的事情。
司馬遷因出言求情,結果他這傢伙寫史書是厲害,求情是真不行。
按照他的話說,李陵其實已經很不錯了,能用五千步兵,對上匈奴全國騎兵,還殺敵數倍。
最後又是因掩護士兵突圍,才被俘的,雖然沒有死節,但一定是想留著有用之身,再給大漢效力。
光是這樣說,或許沒什麼大事,可司馬遷覺得這樣不夠,於是就把李廣利拿出來對比了一下。
於是,他就被暴怒狀態的漢武帝安排了一個宮刑。
不過,這一切的發生,和陸遠並沒什麼關係。
陸遠又回到了路博德這邊,該吃吃,該喝喝。
只不過多了幾個需要接濟的孤兒。
那士兵的子女,陸遠讓人將他們接到了居延親自撫養。
而韓延年的子女,陸遠則只是稍稍關注了一下,捎了一些錢財過去。
畢竟韓延年是有侯位的,朝中自會有照顧。
他陸遠的身份能不多接觸,就不多接觸吧。
時間來到天漢三年,漢武帝的氣也消了不少。
對於李陵的遭遇,漢武帝冷靜下來後,也表示了一些理解。
於是就給之前稽山之戰活著出來計程車兵開始封賞。
陸遠因先前在浚稽山之戰的表現,被提升成了中郎將,佚兩千石。
這個官職很高了。
這麼說吧,在居延這個地方,官職最高是路博德,他不過是一個強弩都尉,帶稱號升一階,也就相當於是校尉。
而中郎將在校尉之上。
原本武帝是想把陸遠調回去的,但在陸遠這次是真不想去長安,在他上書之後,漢武帝才讓他留了下來。
只是陸遠這個中郎將,依舊是虛職,沒有實權在手。
另外,大漢軍職其實挺混亂的,帶稱號的官職自動升一級,領軍在外的主將,自動獲得將軍職權,無視軍職大小。
比如之前李陵出去的時候,也就是一個騎都尉,和都尉是一個級別的,但韓延年是正兒八經的校尉,可依舊隸屬於李陵管轄。
這玩意,主要還是看關係。
...........
天漢四年,正月。
大漢在休整了一年多之後,漢武帝又開始手癢了。
於是便以營救蘇武,李陵為名。
讓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自朔方出塞。
強弩都尉路博德率一萬餘人出居延,與李廣利會合。
遊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從五原出塞。
因杅將軍公孫敖率騎兵一萬、步兵三萬自雁門出塞。
共計出兵二十一萬,想要給匈奴來一個大驚喜。
可惜,這次出戰的動靜太大,匈奴人提前就得知了這一訊息。
且鞮侯單于快速組織了匈奴牧民北撤,親自帶著十幾萬人,佔據著有利地勢阻擊漢軍。
李廣利一部遇到了且鞮侯單于的主力。
但匈奴因為熟悉地勢,佔據了地利。
李廣利進攻了十幾天,都沒有太大收穫。
且鞮侯單于見匈奴牧民撤的差不多後,便不再戀戰,開始了邊打邊跑。
李廣利見此,也不得已撤軍回大漢。
陸遠跟著他們打了一路醬油。
韓說那一路根本就沒找到人,只從草原牽了一些牛馬回去。
而公孫敖那一隊,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去把李陵和蘇武接回去。
結果他們遇到了伏擊,人沒接到就算了,還損失了不少人。
然後公孫敖回去之後,就跟漢武帝告狀,說李少卿已經投降了匈奴,給匈奴打造武器,訓練士兵,對抗大漢。
結果就是漢武帝也沒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