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科技的融合(2 / 3)

小說:希望家園 作者:幻筆俠

的農業科技知識?傳統種地方法不行嗎?”

講師微笑著回答:“小朋友,傳統方法有侷限性。學習科技知識能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讓大家吃得更好,還能與外界交換更多資源。比如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優良品種,透過智慧灌溉系統精準澆水施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李明走上前,輕輕摸了摸小男孩的頭:“孩子,知識就是力量。社群的發展離不開科技,大家共同努力才能把社群建設得更好。”小男孩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在社群醫療中心,社員們正在接受智慧醫療裝置的體檢。一位老社員感激地對李明說:“李明啊,以前生病總擔心沒錢治,現在在社群裡再也沒這顧慮了,你們真好!”李明微笑著回應:“大爺,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大家都健康快樂。”

這時張醫生走來對李明說:“李社長,醫療中心能有今天不容易,當初建設時裝置是個大難題。”

李明問道:“那這些醫療裝置是怎麼解決的?是智慧裝置製造廠製造的嗎?”

張醫生回答:“一部分基礎框架和外殼是製造廠按要求做的,核心的智慧檢測模組和精密感測部件,是退休醫療社員和社群科研社員攜手設計研發的。”

李明好奇地追問:“他們是怎麼合作的?”

張醫生解釋道:“醫療社員憑藉豐富臨床經驗提出裝置功能需求,比如各種疾病精準檢測的資料指標。科研社員則利用技術知識研究電路設計和演算法編寫來實現這些功能。就像王博士,他以前在科研機構專門研究生物感測技術,他和在大醫院工作多年的內科醫生李醫生經常交流。王博士說:‘李醫生,從技術角度,我能提高感測器精度,但不清楚臨床對檢測速度的要求。’李醫生就告訴他:‘看病時檢測速度不能太慢,不然會耽誤病情診斷。’就這樣,雙方互相交流,不斷調整最佳化,才製造出這些智慧醫療裝置。我們還利用量子加密技術保障患者醫療資料安全。”

李明點頭稱讚:“原來是大家齊心協力攻克了難關。”

李明與張醫生的交談,讓他對上午會議中提及的透過與外界合作提升社群能源供應進而提高智慧工廠生產效率的問題,有了更深的思考。他意識到,社群雖有內部的智慧與力量,但要實現更大的突破,必須積極拓展對外合作的邊界。

在新希望社群,陽光灑在智慧建築的金屬外殼上,折射出科技的冷峻光芒,與社群內人們溫暖的笑容形成鮮明對比。李明深知,社群雖已取得一些成績,但要在科技浪潮中穩固前行,必須藉助外部的智慧力量,突破現有的能源與技術瓶頸。

錢老闆和劉濤,這兩位社群發展的推動者,肩負著眾人的期望,踏上了對外商業洽談之旅。錢老闆,沉穩內斂,眼神中透著商人的精明與睿智,每一個決策都經過深思熟慮,彷彿能看穿商業世界的重重迷霧。劉濤則熱情外向,思維敏捷如電,善於用富有感染力的言辭描繪社群的未來藍圖,總能在與人交流中迅速找到共鳴點。

他們走進那家國內知名科研所時,周圍是一片靜謐而充滿科技氣息的環境。潔白的牆壁上掛著一幅幅科研成果展示圖,像是在無聲地訴說著這裡輝煌的科研歷史。長長的走廊裡,偶爾有穿著白大褂的科研人員匆匆而過,眼神專注而深邃。

在科研所的會議室中,燈光柔和而明亮,巨大的會議桌散發著淡淡的光澤。錢老闆率先打破沉默,聲音低沉而有力:“各位科研界的精英們,今天我們來到這裡,是想向你們展示一個全新的世界——新希望智慧化共享社群。在那裡,我們摒棄了傳統貨幣的束縛,一切以資源的共享與互助為基石,構建起一個獨特的社會模式。”他的目光堅定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觀察著他們的反應。

一位頭髮花白的資深專家皺起了眉頭,疑惑地問道:“沒有貨幣交易?這聽起來像是違背了基本的經濟規律,那如何維持社群的運轉和發展呢?”

劉濤立刻接過話頭,眼神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語速輕快地說道:“您的擔憂很正常,但在我們社群,有一套完善的信譽積分系統。社員們透過互助、主動貢獻、家庭和諧以及良好的社員反饋等多方面來獲取積分。這些積分就如同社群內的通用貨幣,保障著大家的生活所需,也激勵著人們積極地為社群奉獻。比如,有人幫助鄰居修繕房屋,或者利用業餘時間為社群公共區域創作藝術作品,都會獲得相應的積分。”

錢老闆接著詳細介紹:“我們社群正在大力發展智慧科技,智慧農田裡,基因編輯作物在智慧機器人的照料下茁壯成長;智慧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