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透過互助模式,咱們能達到技術公有化。大家的本事都拿出來,一起用,一起進步,眾人拾柴火焰高嘛。這樣我們的共享城才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美好。”
張大爺說完,靜靜地看著大家,眼神裡充滿了期待。廣場上一時間安靜了下來,大家都在心裡琢磨著張大爺的話。這場爭論看似是關於隱私和社群理念的碰撞,實則是兩種不同生活模式和價值觀的交鋒。而張大爺的話,就像一把鑰匙,能否開啟大家心中那扇通往理解與融合的大門呢?一切還充滿著未知,大家在這寧靜中,各自思考著共享城的未來,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位置。
就在大家沉浸在思考中時,一位新加入共享城的原湯都區婦女,微微低著頭,雙手不安地搓著衣角,臉上帶著幾分羞澀,鼓起勇氣問道:“那…那我們女人那點兒事呢?也要共享嗎?”她的聲音不大,卻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讓周圍的空氣都凝固了。這問題看似隱晦,實則直擊共享模式的核心——集體共享互助模式下,人與人之間共享的底線究竟在哪裡。
張鵬大爺目光溫和地看向她,臉上帶著長者特有的耐心與和藹,微笑著說道:“閨女啊,你別擔心。在咱們共享城,像老夫老妻這點事兒,是以家庭為單位的,那可是家庭私事。咱這智慧手環雖說實時監控,可它聰明著呢,哪怕有人光著膀子幹活兒,它也會在監控畫面裡自動給每個人‘穿’一件衣服,絕不會讓不該看的被看到。”說著,張鵬大爺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笑意,試圖緩解大家緊張的情緒。
人群中有人微微點頭,似乎稍微鬆了口氣,但仍有人眉頭緊皺,滿臉疑惑。張鵬大爺見狀,從口袋裡掏出一本社員道德手冊,揚了揚,說道:“此外,關於家庭矛盾或者個人惡劣行為導致社群集體利益受損的問題,我們這兒都有詳細規定。”
他翻開手冊,指著其中一頁,給大家解釋道:“就拿家庭矛盾糾紛問題來說吧,到底什麼樣的事兒,社群可以集體商議決策呢?當然是那些觸犯了集體利益的事兒。比如說——”
張鵬大爺清了清嗓子,接著講:“像外遇行為,就是非強迫性地和夫妻之外的其他異性主動發生肢體性行為;還有破壞他人家庭和諧行為,主動去勾引已婚男女發生性關係,還付諸實踐;再有就是家暴行為,對家人使用暴力來解決矛盾,不管是毆打、推搡還是踢踹,這些都算。還有其他惡劣行為,像故意破壞公共財物、惡意詆譭他人聲譽,不善待老弱病殘孕,只要是違背公序良俗、道德規範,對他人造成傷害或者影響社群秩序的,都在這範疇裡。這些行為就像老鼠屎,壞了咱們共享城這鍋粥,必須得管。”
說到這兒,張鵬大爺抬眼掃視一圈眾人,見大家都聽得聚精會神,便繼續說道:“那怎麼鑑定這些行為呢?這就有一套嚴謹的流程。首先,鑑定主體是由公正人、當事人及其家人共同參與。公正人憑藉專業知識和證據來判斷,當事人和家人也能提供相關資訊和意見。然後就是證據收集,咱們會利用智慧手環、錄影等手段,但錄影裡涉及隱私的部分會穿上一件智慧服裝,而且在鑑定結束後,會在公證人、當事人和家人共同見證下刪除,保證大家的隱私安全無虞。最後,鑑定標準就是圍繞行為是不是破壞了家庭和諧、傷害了家人感情,還有對家庭負不負責任來展開,同時也要考慮是不是違反道德、法律等準則,綜合各種證據來判斷。這就像是給行為做一次全面體檢,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人群裡有個年輕小夥忍不住插話道:“張大爺,那鑑定完了,結果咋處理呢?”
張鵬大爺笑了笑,回答道:“鑑定結果是要公示的。會把當事人姓名、具體行為以及對家庭和諧產生的影響都公示出來,公示內容就寫‘存在對家人不負責任等惡劣行為記錄’。要是涉及其他惡劣行為,也得明確記清楚行為性質和影響。同時,還會對當事人進行信譽積分記錄,這個信譽積分會在他的社交行為記錄裡體現,而且往後五年,在任何社交活動中,都會展示他的惡劣行為。公示期限是五年,從鑑定結果公佈那天開始算,這期間,相關記錄都能供大家查詢。這就好比給犯錯的人貼上了一個警示標籤,讓大家都能看到,也督促他改正。”
“那要是有人犯了錯,還能改不?”一位大媽關切地問道。
“當然能改!”張鵬大爺斬釘截鐵地說,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鼓勵,“咱們社員集體會對這些涉及不良行為的當事人進行監督,要是發現他們再犯,大家都可以向社群報告。而那些行為者要是肯改過自新,在社員集體的監督下,透過實際行動改善自己的行為,社員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