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玉海一行人在探路暗衛的指引下走上了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間岔路,白自立幾人趕著騾車在東方玉海和夜璃傾淵乘坐的馬車後面緊緊的跟著,車隊後面跟著的李富海家的兩輛馬車放緩了速度。
前面一輛馬車上趕車的一個家丁打扮的男子向車裡的主人李富海夫婦彙報說:“老爺,夫人,咱們前面的車隊好像改變了方向,咱們還跟不跟?”
車裡坐著的是東嶽府城裡的糧商李富海和他的夫人,兩人對面坐著的是他們十四歲的兒子李有財,十一歲的女兒李有運。其實李富海的生意夥伴早就在幾個月之前就紛紛攜家帶雋的離開東嶽府城,李富海也知道他們大都逃往了京城,只有少數人家逃往了南方。
李富海家在東山府城經營著一家規模很大糧行,在得知好幾個府城都出現旱情時,李富海憑著敏銳的頭腦,提前囤積了大量的糧食。等其他糧商都關門時,李富海才將自己囤下的糧食高價賣出去,賺的差價比之前多年的利潤都高,等他們將銀票縫在了一家人的衣服裡,只攜帶了一點兒口糧和乾糧,帶著四個趕車的家丁和家中伺候他們多年的管家李青勇一家逃離東嶽府城時,路上的狀況已經很糟糕了。
李青勇一家坐在後面的一輛馬車上,李青勇的老婆是李富海家的廚娘,兒子李良有在李富海的糧行裡做事,兒媳婦劉紅霞的針線活兒很好,李夫人很喜歡她做的衣服鞋襪,這也是李富海一家逃荒前發賣了家裡的丫鬟奴僕,只留下了李青勇一家四口的原因。有了李青勇一家,在逃荒路上的吃穿住行都能有人幫著解決。因為考慮到逃荒路上需要趕車的,咬著牙留下了四個身強體壯會趕馬車的家丁。
兩輛馬車上都是一個家丁負責趕車,一個家丁手持長刀坐在車塬上防著有人攔劫馬車。李富海一行人出來之後就發現路上的情況越來越糟糕。李富海心中後悔不已,真不應該為了多賺銀子拖延了幾個多月,如果在剛得到訊息時就帶上家人離開東嶽府的話,可能早就到達京城了。更不該只留下了四個趕馬車的家丁。可是已經到路上了,後悔也沒用,只的硬著頭皮往前走!
萬幸李富海家的馬車出了東山府不久之後,就看到一隊人馬超過了自己家的馬車,看到前面的車隊有舉著大刀的十多名騎著高頭大馬的護衛保護著,李富海命令趕車的家丁緊跟著前面的車隊,第一天的路途總算有驚無險的走過來了。
可是到了第二天,李富海家的馬車跟著前面的車隊跑了半天之後,漸漸的有些跟不上了,李富海透過車簾看到自己家的馬車離前面的車隊越來越遠,心中很是著急,沉聲催促著趕車的家丁李三狗:“怎麼回事兒?咱的馬車怎麼慢下來了?”
正趕著馬車的李三狗趕緊說:“老爺,不是咱們的馬車慢了,是前面的車隊越跑越快,我們的馬車實在是跟不上了。”李富海對著另一個握著長刀的家丁下令:“張娃子,你和李三狗換一下,儘量別離前面的車隊太遠!”
李富海抹了抹額頭上的汗說:“如果再遇到剛剛路上的那些餓瘋了的難民,只有我們一家很難逃脫,跟緊前面的車隊,只有跟緊他們,我們在逃荒路上才安全。等咱們平安到達京城,我給你們的月銀都翻倍!”
張娃子接過李三狗遞過來的馬鞭,將手中的長刀遞給李三狗,他猛甩馬鞭,馬兒狂跑。李富海從車簾的縫隙又看到了前面的車隊,他提著的一顆心終於落了下來。
趕車的張三娃本來很高興,前面的車隊慢了下來,但是突然發現前面的車隊改變了方向,張三娃跟著主人李富海在這條官道上往返過多次,他對這條路非常熟悉,從前方直走,穿過中州府才是通往京都的最近的道路,可是前面的車隊卻拐向了山間的岔路,他不敢自做主張,趕緊隔著車簾向主人李富海報告。
李富海想起剛剛經歷的逃荒難民瘋狂攔截的場景,毫不猶豫的下令:“快!咱們也改道,前面馬車上有那麼多的帶刀護衛,馬車裡的人家肯定不簡單,咱們只有跟著他們才安全,跟著他們走,他們去哪裡,我們就去哪裡。”
李富海的小女兒李有運平日裡嬌生慣養,在馬車上連吃了兩日的點心,又看到點心就覺得反胃,她對李富海撒嬌說:“爹爹,我們啥時候能吃飯啊,我餓了。”李夫人說:“運兒,乖,餓了先吃幾塊兒點心。咱們現在要趕路逃命,還不能做飯。”
李有運撅著嘴撒嬌:“孃親,我都吃了兩天的點心了,我真的不想再吃點心了。我要喝熱熱乎乎的稀粥。”李富海的兒子李有財一邊吃著點心一邊沉著臉說:“運兒,你要懂點兒事了,現在咱們是在逃荒的路上,你剛剛也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