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在南水北調工程如火如荼地推進,凌霄書院與格物部攜手合作,學術與科技齊頭並進,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中,一股潛藏的危機正悄然在東南沿海地區滋生、蔓延。隨著大楚對外貿易的日益頻繁,海上航線逐漸繁忙起來,一批又一批的商船滿載著大楚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珍貴貨物駛向遠方,同時也從海外帶回了奇珍異寶和先進的文化知識。然而,這繁榮的背後,卻引來了一群貪婪且兇殘的海寇的覬覦。
這些海寇來自不同的海域,他們或是被生活所迫的亡命之徒,或是心懷不軌的海盜團伙,長期在大楚東南沿海一帶流竄作案。起初,他們只是小股行動,偶爾襲擊一些落單的商船,搶奪財物後便迅速逃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膽子越來越大,組織也越來越嚴密,逐漸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他們不僅頻繁襲擊商船,還時常登陸沿海城鎮,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給當地百姓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沿海地區的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整日提心吊膽,苦不堪言。
一封封求救的文書如雪片般飛至京城,送到了皇帝的案頭。皇帝看著這些文書,臉上的神情愈發凝重。他深知,海寇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不僅會嚴重影響大楚的對外貿易和經濟發展,還會威脅到沿海地區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可能動搖大楚的根基。於是,皇帝緊急召集了朝中的大臣們,召開了一場御前會議,商討應對海寇之策。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而壓抑。大臣們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張派遣軍隊進行大規模的海上圍剿,有的則建議加強沿海地區的防禦工事,設定更多的哨所和關卡。然而,這些建議都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海寇問題。就在眾人爭論不休之際,蘇然站了出來。
“陛下,臣以為,要徹底解決海寇問題,必須從根源入手。海寇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為他們擁有靈活快捷的船隻,而我大楚的水師在這方面相對落後。因此,臣建議,下令格物部集中力量研發新型的船隻和火器,提升我大楚水師的戰鬥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海上與海寇一決高下,徹底將他們趕出大楚的海域。”蘇然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陣騷動。
皇帝微微點頭,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蘇然的建議十分合理,但格物部目前正忙於各項重要的研究工作,南水北調工程的技術支援、精鋼的進一步研發等都離不開他們。此時讓格物部集中精力研究船隻和火器,無疑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壓力。但海寇問題又迫在眉睫,容不得有絲毫的拖延。經過一番權衡,皇帝最終下定決心。
“蘇然所言極是。格物部的諸位愛卿一直以來為大楚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海寇猖獗,國家面臨危機,還需格物部再次挺身而出。朕下令,格物部暫停其他一些非緊急的研究專案,集中力量研發新型船隻和火器,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我大楚水師的戰鬥力。”皇帝的聲音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決心。
格物部接到皇帝的命令後,迅速行動起來。他們召集了部內最頂尖的工匠、學者和發明家,組成了一個專門的研究小組,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型船隻和火器的研發工作中。為了獲取更多的靈感和資料,他們不僅查閱了大量的古籍文獻,還派人到沿海地區進行實地考察,與當地的漁民、水手交流,瞭解海寇船隻的特點和優勢。
在研究過程中,格物部的成員們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新型船隻的設計需要考慮到航速、穩定性、載重量等多個因素,同時還要兼顧成本和實用性;而新型火器的研發則需要解決射程、精度、威力等技術難題。但他們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而是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創新的精神,不斷地嘗試和改進。
與此同時,在大楚的東面封地,上一代王爺的身體狀況卻每況愈下。多年來,他為了大楚的安危四處奔波,南征北戰,身體早已落下了許多病根。如今,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病根逐漸發作,讓他感到力不從心。他雖然心繫大楚的局勢,但卻有心無力,只能在封地中默默關注著國家的動態。
當他得知海寇日益猖狂,大楚面臨著嚴重的海上危機時,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海寇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給大楚帶來巨大的災難。於是,他不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寫信給皇帝,表達了自己想要再次為國家效力的願望。但皇帝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婉言拒絕了他的請求。
“王爺,您為大楚操勞了一生,如今身體欠佳,理應好好休養。海寇問題,朕自有安排。您就放心吧,大楚不會被這些海寇輕易打敗的。”皇帝在回信中寫道。
上一代王爺看